词条 | 平遥牛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平遥牛肉分类:【中国民俗】 早在明代中期,平遥牛肉已经闻名于世,其特点是色泽红润,肉丝纹络清晰,外观诱人;吃起来肉质鲜嫩,味道浓香,易于咀嚼。据《平遥县志》记载,从汉代开始,平遥就“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形成畜养黄牛的风气,并获取“牛黄”――中药的名贵药材。据民间传说,明代嘉靖年间有个叫雷金银的人,在平遥开设“兴雷盛”屠宰坊,烧制的熟牛肉鲜嫩味香,负有盛名。历史上平遥加工牛肉的著名作坊还有“自立成”、“降盛旺”等。平遥牛肉的传统制作工序讲究杀、腌、煮、焖。杀:用的是平刀大拉法,讲究放血要快,以保持牛肉色泽鲜嫩,好的屠宰师在一刻钟内就能将一头牛宰割剔骨完毕,真如庖丁再世。腌:把牛肉切成16块到26块,在每块上划几刀,揉入硝盐,放入大缸,用开水浸泡,用牛胃蒙住缸口,夏天腌五至七天,冬天要腌一个月。煮:把浸泡过的牛肉捞出,洗净,再放入筒式大锅烹煮。焖:待肉熟至八成,把火焖住,锅中似煮非煮只冒小泡,经12小时即成。平遥牛肉不开刀,香味不浓,但只要用刀一刺,顿时浓香扑鼻,令人垂涎欲滴。平遥牛肉水分少,耐储存,在自然状态下能保存20天不变色味,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全国食品展览会上,多次被评为全国名食品,畅销东南亚等国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