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文远善于教学育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徐文远善于教学育人分类:【传统文化】 徐文远(550―623)名旷,洛州偃师(今河南偃师)人。徐文远出身于梁代的官僚家庭,父亲徐彻曾在梁朝任秘书郎。梁朝灭亡时,徐文远一家都受连累,被捉到长安,弄得家境贫困,维持生活都很困难。因为没钱上学,徐文远只能常到他哥哥徐文林开的书铺中去读书,经过长期地刻苦自学、博览群书,使他终于通晓五经,遍读百家之书,尤其对于《左氏春秋》有较深的研究。隋文帝开皇年间,朝廷因看重徐文远的学问和名声,委任他为太学博士。后来,又派他到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给汉王杨谅讲解《孝经》和《礼记》等书。因汉王杨谅日后谋反,徐文远也被撤了职。隋炀帝大业初年,经礼部侍郎许善心推荐,徐文远又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不久,越王侗又令他暂代国子祭酒。隋末战乱,洛阳城内闹饥荒,徐文远因出城采集柴薪,被李密的军队拘捕。在此之前,李密曾向徐文远学过《五经》和其他儒家经典。李密很尊重他,将他留在军中,早晚向他请教军国大事。李密失败后,徐文远回到洛阳,在王世充统治的洛阳朝廷中担任国子博士等职。后来,徐文远又因出城筹集柴薪,被罗士信的军队捉拿,送到京城长安,委任为国子监博士,不久徐文远病故。 徐文远博学而善教人,隋末几个著名人物,如窦威、杨玄感、李密、王世充等都是他的学生。隋文帝开皇年间,著名儒家学者的沈重在太学讲学,听讲的常有一千多人。徐文远只听了几次后就走了。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沈重所讲多据书本,没有什么深奥的、新的东西。同学把他的看法告诉沈重后,很受沈重的重视,沈重特地把他请去,和他共同论辩、研讨学问,并十分佩服徐文远的学问和见识。 徐文远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从隋初到唐初的约四十多年中,他是一个很有影响的教育家。他讲课的特点是自出新意而不照本宣科,不拘泥于儒家经传。在具体讲解时,他总是详细评说前代学者对儒家典籍的种种解释及其得失,并介绍当代学者的一些看法和自己的见解。在论述时,徐文远既能旁征博引又很有条理,颇有说服力,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李渊到国子监参加开学典礼,由徐文远宣讲《春秋》,当时的儒家学者向他提出了许多问题,他都一一作了详答,没人能把他难倒。为此,李渊非常佩服他。他的著作有《左传音》3卷,《左传义疏》60卷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