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拜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拜冬分类:【传统文化】 旧时岁时习俗。亦称“贺冬”。指冬至日的祝贺活动。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汉代已有此俗。东汉崔蹇《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月”。宋代此日,人们更换新衣,交贺往来,一如年节。清顾禄《清嘉禄》:“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徐士滏《吴中竹枝词》:“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毕竟勾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旧时上海地区最重冬至节,冬至前夕称冬至夜。当夜全家团聚欢筵,有女嫁而归宁在家者,是日必归夫家。筵上必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祀祖于先人灵牌前或遗像前。筵后,小辈向长辈拜节。此日,各家男女必更新衣出谒相揖。 旧时,河北各地过冬至时,多行拜师礼。沙河县的私塾中祭拜先师孔子,师生依次肃拜。弟子拜师,窗友交拜,叫“拜冬”。学生带上酒肴,拜请塾师;有的是家长和学生同往塾中拜请塾师,然后塾中放学一日。 在新城县(今高碑店市)、雄县一带,冬至节也称“长至节”。这天树八尺之表,以验来岁水旱。以表的正中间为基准,日影达正中则来年是丰年;影不过半,则为旱年;日影过半则来年水大。 旧时滦县一带富有之家,冬至日必吃馄饨,取天开于子,混沌初分之意,人吃了馄饨会更聪明。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