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永贞革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永贞革新分类:【文化精萃】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政治十分腐败。贞元21年(805年),顺宗李诵即位,任命王叔文为翰林学士,并与王?、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组成革新集团,实行革新。他们贬逐了以贪暴著称的京兆尹李实,废除扰民的宫市,禁止地方官额外的进奉,同时任命宿将范希朝为京西神策诸军节度使,韩泰为神策行营行军司马,以削夺宦官专掌的兵权。宦官俱文珍遂串通廷臣和地方节度使,以顺宗久病为口实,逼他禅位给太子李纯(宪宗),王叔文等人遂被贬逐。这次革新只进行了146天便告失败。因顺宗退位前曾改元“永贞”,故这次改革亦称“永贞革新”。 唐代顺宗时王叔文等人的改革。贞元二十一年(805),顺宗任命王叔文、王?、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实行革新。主要内容是:夺宦官军权,制裁藩镇跋扈,打击贪残官吏,废“宫市”和地方官之额外进奉,选拔人才。宦官俱文珍串通廷臣和地方节度使,逼顺宗禅位给太子李纯(宪宗)。王叔文被杀,王?病死,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先后被贬逐。革新仅维持146天便告失败。因顺宗退位前曾改元“永贞”,故称这次改革为“永贞革新”。 唐顺宗“永贞”年间推行的一项政治改革。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引起皇帝和一些正直官僚的不满。805年德宗死,太子李诵即位,是为顺宗(年号永贞)。顺宗关心时政,有志革除弊政。他即位后,任命他当太子时的侍读王叔文和王?执政。二王在柳宗元、刘禹锡、韦执宜、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八司马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永贞革新”,或“二王八司马的永贞革新”。其内容(1)筹划收夺宦官所辖军权。派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以韩泰为行军司马,接管被宦官把持的神策军。但因遭宦官集团及部分大官僚的激烈反对,没成功。(2)革除弊政。罢去扰民的宫布;下令免除民间欠税和一切杂税;停止盐铁使对宫廷的月进钱和地方官的对朝廷常贡之外的进奉;减低官盐价钱等。(3)任用善于理财、有政治见解的杜佑为度支及诸道盐铁转运使,王叔文亲自兼任度支盐铁副使,以整理财政,掌握财权。这些措施,虽然在打击宦官方面未见成效,但确实减轻了人民的痛苦,使德宗以来的腐朽政局为之一新。后世史学家评论这次革新是“上利于国,下利于民,独不利于弄权之阉官和跋扈之强藩”(五鸣盛《十七史商榷》卷74)。当时,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串通地方节度使以顺宗久病为借口,逼顺宗禅位,逐二王八司马等人出朝廷,使这次革新只进行了一百四十六天便失败了。 唐朝中期的反宦官改革活动。永贞元年(805),唐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王?、韦执宜、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进行政治改革,裁抑藩镇、宦官权力。他们从整顿财政入手,取消宦官所设宫市,停征诸色榷税,收回盐铁经营权,罢免贪官京兆尹李实。随即谋夺宦官兵权,遭宦官极力阻挠。宦官俱文珍等联合朝官,逼顺宗让位,拥立宪宗。王?、王叔文被贬,王叔文后被赐死。刘禹锡等八人被放逐边疆做司马。永贞革新持续146天后因基础弱薄而失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