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皖中民居室内外布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皖中民居室内外布置分类:【中国民俗】 皖中民居,农村贫苦人家多是简陋的三间一排平房,分堂屋及左右两卧室,另建厨房、厕所、猪圈。富裕人家有多层次院落,所谓“连五”、“连七”则是左右对称各增加住房两三间。大门设门檐、主柱,立柱与横梁处,有的人家还加做斗拱,精雕细刻,金碧辉煌,并配以黑漆大门。房屋大抵分前厅后堂,后堂是安放祖宗牌位及办理家庭婚庆大事的场所。前厅则是全家就餐、接待客人之处。近厅堂的厢房,东边上进为家庭长辈或主妇的住房,其他厢房为儿子、媳妇的住所。靠近厢房的偏屋为厨房及杂物贮存所。屋边缘的小屋则作猪圈、牛栏、厕所。 皖中北部,民居室内布置与皖北大体相似,而皖中南部要较北部讲究。近长江一带,传统的卧具是木板架床,大户人家有祖遗的特大木床,周围和上顶均用薄木板铺满,正面两侧向前伸出三四尺,床前铺满踏板,两头有柜,内盛衣物,上摆茶具、油灯等,小孩摇篮可放踏板上,前有一门可开闭,床铺实为屋内一阁。夏季天热,惯用竹床,或在木床上加竹簟、草席。结婚必置新床,“阁”的内外还要饰以雕花。有钱人家讲究外来样式。20世纪20年代流行苏州式(正面用镂空花板装饰);30年代以后流行宁波式,并用棕绷代替木板。床面不朝北、不驮梁,若床脚不平,则垫以砖木或钱币。民国初,时兴“挂面床”,有“单挂”和“双挂”两种。双挂面床正面上方的花板有两层,上层五块,下层四块,花板上有浮雕“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故事;单挂面床上方的花板只有一层,由四五块小花板组成,其他与双挂面相同。盛物的家具,有橱柜、箱,橱由双扇木门古式橱到上下两层叠橱柜,再到五斗橱、大衣橱、高低橱等,随历史发展而变化。柜有小方柜、长方柜、双合连柜(两柜并拢可当床用),之后,有床头柜、站柜等。箱子由木制、皮制、人造革制等,其他家具有长凳、椅子(竹或木制)、春凳、方桌、圆桌等。富裕人家有八仙桌、太师椅,贴墙安一雕花长几,上置艺术品或其他饰物。农户家庭还有专贮粮食的桶、屯子和木仓等。1949年后,工字床流行,呈大众化;家具有折叠椅、沙发、办公桌、三角架等。20世纪70年代始,出现高低床、钢丝床、沙发床、流行组合家具,电冰箱、洗衣机也进入家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