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盗窃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盗窃癖

分类:【世界民俗】

“盗窃癖”是一种受病态心理支配的社会恶习。盗窃癖正在西方青年中迅速蔓延,使公众的社会生活不堪其扰。盗窃癖有一种特殊的心理情绪,认为“冒一冒风险,然后再被人抓住”是一种乐趣。据说这种“病”在西方一时难于根治,颇使社会安全部门大伤脑筋。

另有一些以小偷小摸取乐的“轻度盗窃癖患者”,只要他们一潜入公共场所或设施,便顺手牵羊,餐馆、咖啡馆里的餐具、旅馆里的餐巾、烟灰缸、床单无所不偷。有此恶习者不全是“缺乏教养”的人。与此同时,“盗窃品收藏家”也应运而生。梁上君子们甚至还有自己的“博物馆”,展出他们的“战利品”。

失窃给商界带来的经济损失不仅仅在于商品被偷,还在于为设立防盗体系而增加了开支。各商场都增设了秘密保安人员和监视人员。然而,保安人员有时难免搞错,使无辜者受到盘查。如果无辜者告到法院,商场就要吃官司。还要为此罚款和付给“原告”一笔“赔偿金”。

类似这样的防范措施在美国恰恰为“盗窃癖”大开绿灯。他们潜入商场,装成偷东西的样子招引保安人员。一旦被盘查,便怒不可遏,反咬一口,使保安人员大上其当。据说,美国正在对保安人员进行特殊训练,使他们能分辨出真假小偷。

在美国,十三至十七岁的学生潜入商场以偷东西为乐的现象屡有发生,保安人员对他们容易辨认和对付。也有一些“闲得没事干”的退职人员和一些经常出入商场的中年妇女也染上了盗窃癖的恶习。最难对付的是那些盗窃集团。他们一伙有周密的计划,里应外合,将赃物转移到安全地方。当被抓获时,常常当面出示“患有盗窃癖”的假证明,使保安人员对他们奈何不得。在美国的法律上,患有精神病的人是免于刑事罪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4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