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节度使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节度使

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唐代初,统兵出征之将帅称总管,驻守本道之武将则称都督,总揽数州军事。高宗永徽(650―655)后,都督带使持节者称节度使,但非正式官名。睿宗景云二年(711),以凉州都督贺拔延嗣充河西节度使,始有节度使之称号。玄宗开元(713―741)中,于沿边沿海重要地区朔方、河东、幽州、河西、陇右、剑南、碛西、岭南设八节度使,自此立为定制。节度使统管一道或数州军政大权,所辖区内各州刺史(或郡守)均为其下属,本身并兼所驻州之刺史。其副职称节度副使;僚属有行军司马、判官、支使、掌书记、推官、巡官、衙推等。凡节度使必带中央官衔,最高一级带同平章事,其次则加检校三公、检校尚书仆射、检校御史大夫、检校六部尚书等。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多且滥,地方武将往往署节度使名号,自置官属,辖区十余州至二三州不等,父死子继,拥兵自大,不奉朝命,也称藩镇。五代时各地添设节度使更多,废置无常。北宋初,中央收回兵权,改以朝官出知军州事,节度使专作宗室及将相荣衔。元代废。

官名。唐代总管地方军政、民政的最高长官。唐高宗永徽年间,将边境地区的所谓“带使持节”的都督府长官大都督改称节度使,但非正式官名。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以凉州都督贺拔延嗣充河西节度使,自此始有节度使官名,但职权仅管理各州军事,不过问行政。唐玄宗开元年间于边境地区广设节度使,朔方、河东、幽州、河西、陇右、剑南、碛西、岭南等地均有设置,遂成定制。其职责为总揽所辖地区的军事、民政、财政、监察,并兼任驻在州刺史,辖区内其余各州刺史(玄宗时称郡守)皆为其下属,辖区从二、三州到十几州不等。安史之乱后,战事纷起,内地也相继设置节度使,地方武将也常署节度使名号,自置官署,不服从朝廷命令,父死子继,或者传位给部下,叫做“留后”。节度使的设置,本欲赋予边境地区军事长官以更大的职权来巩固边防,然而,事与愿违,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成为唐中后期割据混乱局面的根源。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后,吸取此教训,力纠唐末五代藩镇专权之弊,中央收回兵权,以朝官外出主管军州事,而仅以节度使称号加于所宠宗室近属、外戚、将相大臣,节度使逐成为虚衔。辽、金沿设节度使。元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