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补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补试分类:【传统文化】 指宋代太学的招生考试。之所以称“补”,是因为太学生有定额,如有缺额,则须招新生以补之。庆历四年(1044),规定每年一次,考论一首。熙宁后改为一年四次,考经义一场。高宗时改为一年中春秋两次。后因考生增多,自绍兴二十七年(1157)起改为春季一试。隆兴元年(1163),始定为三年一次。考生一般为各州当年发解举人,须持本州公据。落第举人应试,南宋时曾采用混补法和待补法。补试的含义后来扩大,宗学、武学、医学也有补试,其法大体比照太学。州县学的招生考试也可以叫作补试,每年春秋二次,白身人考试本经合格,即注学籍。参见“混补法”、“待补法”。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