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赋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赋税

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国家向人民征收的人口税、财产税、田地税、工商税等,为古代国家主要的财政来源。春秋以前,土地属国王所有,农户按照一定比例交纳贡赋。据《孟子?滕文公上》: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贡、助、彻都是说的田税制度,赵岐注: “民耕五十亩,贡上五亩; 耕七十亩者,以七亩助公家; 耕百亩者,彻取十亩以为赋。”税率为十分之一,即什一税。春秋战国时代,土地开始私有化,各国也出现了 “履亩而税”的新税法,据 《左传》记载,鲁国在宣公十五年 (前594) “初税亩”,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征税。这只是田地税,工商税的征收不详。“赋”和 “税”在秦汉已有区别,赋指口赋即人头税,税指田租即土地税。《汉书?食货志》: “有赋有税,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赋共 (供)车马甲兵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颜师古解释: “赋谓计口发财,税谓收其田入也。……工商衡虞虽不垦殖,亦取其税者,工有技巧之作,商有行贩之利,衡虞取山泽之财产也。”汉代的人头税有口赋和算赋两种名目,口赋是对未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每人每年交二十钱; 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商贾和奴婢加倍征收。土地税则为三十税一,即征收产量的三十分之一。汉武帝时代,开始向商贾征收 “算缗”,即财产税。每价值二缗 (一缗为一千钱) 的财产抽一算 (一百二十钱); 马车每乘抽一算; 五丈以上的船抽一算。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占田制和均田制的推行,加以战乱之际,人口变动大,难以征收人头税,于是便废除了秦汉以来的口赋和算赋,实行租调制度。租指田租,调即户调,也就是户税,一般是交纳帛、麻、绵等。这种税制在唐代便发展为以丁定赋的租庸调制,丁指成年男子,租指田租(土地税),调指户调 (户税),庸指力役。按照唐王朝的规定,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 (一百亩),每丁每年纳粟二石为租,纳绢二丈、绵二两为调,服役二十天或以纳绢代役为庸。唐德宗时的宰相陆贽将租庸调制的基本精神概括为:“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唐代中叶,随着土地兼并之风的盛行,均田制逐步瓦解,大量田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许多农户则变为佃户、庄户、客户,国家税收大为减少,财政困难。宰相杨炎提出改革税制的新方案,这就是以土地和财产为纳税主体的 “两税法”,因每年的赋税分夏、秋两季交纳,故名。两税法规定,不管主户、客户,一律在现居住地立户籍,不管人丁多少,一律以资产确定纳税高低。商人按财产纳税,税率为三十分之一。在土地私有化加剧、贫富两极分化的时代,以资产定税的两税法显然比以人丁定赋的租庸调制更为合理,其基本原则便构成了后代赋税制度的基础。明朝后期推行的赋役合一的一条鞭法,清朝前期确定的地丁合一、摊丁入地的政策,其特点都是按亩计税,以资产的多少来确定纳税数额。

古代王朝和皇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强制征取的,被称为正课,它直接与历代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相关。它也是某一历史时期社会关系的具体体现。赋税源于远古王贵族对从属者的征取,这种征取基于人身和土地,当时贡、赋、税的区分并不明确。春秋时期,赋与税开始区分开,王贵族向从属者征取的军需品和调发的军役称赋,而根据土地征收物品称为税。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土地开发日益进步,军需品和军役也开始自土地征发,赋、税分而又合。但在概念上仍有区分,“古之有天下者,未尝直取之于人,其所以制赋税者,谓公田什之一及工商衡虞之入。税以供郊庙社稷、天子奉养、百官禄食也; 赋以给军马兵甲、士徒赐予也” ( 《通典?食货门?赋税总论》)。秦汉以后,赋多指征发的人丁、户、资产等税,而自土地田亩征取的称为税。并建立了相应的征收制度和户籍、土地占有制度。魏晋时期有户调制度,以处理赋税与力役的征调。唐代确立租庸调制度,并确立了均田制与之相配合,“田则出粟稻为租,身与户则出绢布绫锦诸物为庸调,然分口,世业每人为田一顷……而所谓租庸调者,皆比受田一顷之人所出也” (《文献通考?田赋考?论历代赋役》)。唐中叶,杨炎制两税法,是历史上赋税制度的一次改革,赋税的征发仍是依据田土和人身为基础。明初仍沿用两税法征取,并立黄册、白册、鱼鳞图册制度作为征取标准。明代中叶,张居正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实施一条鞭法,赋税制度开始变化,人身等税渐并入田土税,清代雍正时期实施摊丁入亩 (丁随地起) 的赋税征收制度,规定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的征税原则,人身税完全并入田地税,不再分征,赋税就是田税,这是古代社会赋税制度的最后一次变革。宋时期征收赋税有 《会稽录》,进行岁收入的统计,明清有 《赋役全书》进行统计,据载: 明设十三布政使司,夏税征收米麦4712900石,钱钞39800锭,绢388487匹; 秋税征收粮米24730450石,钱钞5730锭,绢59万疋,各种折收总计3630778锭余。清顺治十八年 (1661年) 总计征收田赋银21576006两余,粮6749465石余。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