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转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转世分类:【传统文化】 藏传佛教(喇嘛教)寺院集团为解决其首领(即活佛)的继承而设立的制度。始于13世纪的噶举派噶玛巴支系,15世纪格鲁派兴起后,禁止僧人娶妻,于达赖三世亦使用转世制度。其宗旨取佛教灵魂不灭、生死轮回之说,谓活佛世世转生,永在其位。凡活佛逝世后,寺院上层集团即通过占卜、降神等仪式,在各地寻找同时出生之若干婴儿(称为灵童),从中选定一个作为活佛的转世,迎入寺中继承其宗教地位。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规定,须经由清廷主持之“金瓶掣签”确定在理蕃院注册的活佛转世,以防舞弊。 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简称。藏传佛教寺院为解决其首领继承而设立的一种制度。始于噶举派(白教)的噶玛巴西。1193年噶举派创始人堆松钦巴去世后,噶玛巴西于1204年降生,被信徒们推崇为堆松钦巴的转世继承人,而成为藏传佛教第一位转世活佛。从此产生活佛转世制度。宗喀巴创立格鲁派(黄教)后,亦沿用活佛转世办法延续继承。一般认为,格鲁派正式采用活佛转世制度,是在16世纪中叶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后此派活佛转世制度包括五道程序:①寻找灵童。即在前世活佛去世一年以后,由寺院僧官执行。首先打卦或请护法神确定灵童出生地方向、路程及地方特征等,然后僧官们则按线索分路进行寻找。结果可能找到一位或两位至两位以上灵童。②辨认器物。取前世活佛生前常用或最喜欢的器物,再取相同形状和数量的其他器物真假相混杂让灵童辨认。如灵童抓到真物,便被确认为前世活佛转世。③降神寻问。由主寺向护法神询问哪一个灵童是前世活佛转世,请神降谕。如护法神所答同辨认器物之结果一致,该灵童即为候选灵童。④金瓶掣签。清代,辨认器物与降神询问的结果,由驻藏大臣向皇帝报告,请求批示。如只有一位候选灵童,批示免于掣签;如有两位或两位以上候选灵童,则批示金瓶掣签。即将候选灵童名字写于象牙签上,置金瓶中,由皇帝派人监督抽签掣定。⑤批准继位。金瓶掣签结果上报皇帝,由皇帝批准该灵童继承前世活佛相应称号。中小等级寺院,可自行寻找灵童作为前世活佛之转世。 藏传佛教寺院为解决其首领的继承而设立的一种制度。始于噶举派(白派)的噶玛巴希。噶举派创始人堆松钦巴于1193年去世后,1204年噶玛巴希降生,被信徒推奉为堆松钦巴的转世继承人,成为活佛,活佛转世制度即始于此。其理论依据是佛教灵魂转世,生死轮回之说。格鲁派兴起后,严禁僧人娶妻生子,亦采用活佛转世制度来确定宗教首领。每当宗教首领圆寂后,寺院要通过占卜、降神等仪式寻找在首领圆寂的同时出生的儿童。有时是一位,有时为多位,这就需要辨认器物和降神询问、金瓶掣签的方法选定一位灵童作为转世活佛。清代时,选出的灵童须经清政府批准,才能继承活佛之相应名号。其他中小寺庙中有声望的喇嘛,则可自行寻觅灵童,作为转世,于是出现了众多的大小活佛。 喇嘛教寺院集团为解决首领的继承, 保持既得利益而设立的一种制度。本于佛教灵魂转世之说。始自十三世纪 * 噶玛噶举派第二代祖师噶玛拔希(1204―1283)。格鲁派(黄教)兴起后,自1546年索南嘉措被迎入哲蚌寺起, 亦采用这一制度解决领袖人物的继承问题。凡活佛死后,寺院上层通过占卜、降神等仪式, 寻找在活佛圆寂时同时出生的若干婴儿(称为“灵童”),从中选定一名作为“转世”。清乾隆以后,凡在理藩院注册的活佛(呼图克图)死后,须经清廷派员主持的 * 金瓶掣签确定转世 “灵童”,以防舞弊。其他中小寺院的活佛转世,可自行寻觅“灵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