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通典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通典

分类:【文化精萃】

我国第一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的专史。唐杜佑撰。200卷。在唐刘秩《政典》基础上,采集五经、群史、汉魏六朝文集和奏疏中关于典章制度的材料,参以《大唐开元礼》,征引200多种史籍,著成此编。成书于贞元十七年(801),记事上起传说中的唐虞,下讫唐肃宗、代宗时。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刑(包括兵)、州郡、边际八门。门下又分若干子目。每事以类相从,按时次排纂。每门之前冠以总论,叙事中寓论断,间作小注,补订材料。所记历代制度源流演变,翔实可征,序记议论,见解精辟。唐代部分,价值尤高。以食货为首,叙述土地、财政制度及状况,认为教化之本在于足衣食;职官叙述官制源流沿革;州郡记历代舆地沿革;边际记载历代四境外邦状况。是研究唐中期前各代政治、经济制度的必备参考书。所引诸书,多为佚编,可作校勘之用。本书贯通历代史志,独创专门的典制文化专史,为后世典志书籍编纂的典范,在历史编纂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只是礼典占全书1/2,冗杂繁琐,记事也偶有挂漏和讹误。此书与郑樵《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合称“三通”,国内有明刊本。

书名。唐代杜佑撰。200卷。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所记上起黄帝,下迄唐天宝末,或及肃宗、代宗,个别晚唐事,系后人增补。佑以刘秩《政典》为基础,“广其所阙”,“博取五经群史,及汉魏六朝人文集、奏疏之有裨得失者”,“悉为记载”,遂成是书。代宗大历元年(766)始撰,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定稿,历时36年。全书以事类为中心,按朝代先后编次。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9门。每门之中,各有子目。每门前有总序,后多有论。以食货为首,表明对社会经济的重视。是书既源于《政典》的掌故,又仿《史记》、《汉书》书志,采二者之长,条贯古今,创政书体,为我国史学开辟了编纂典章制度通史新途径。

第一部记载典章制度的通史。唐杜佑撰。杜佑 (735-812) 字君卿,生于官僚世家,以父荫入仕,经历玄、肃、代、德、顺、宪六朝,累官至司徒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唐宪宗时,杜佑已年过七旬,他请求退休,但宪宗不允,只是同意他三五日一朝,参议政事。每当他人朝奏事,宪宗都优礼有加,不呼名,仅以“司徒” 称之。他去世后,宪宗竟废朝三日。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就是他的孙子。但是,杜佑所以名垂不朽,却是因为这部 《通典》。据《旧唐书》 本传,唐玄宗时,刘秩 (史学家刘知几之子) 采经史百家之言,仿《周礼》所记职官,编撰了一部 《政典》,受到时贤的称赏,有人甚至认为其才学超过了西汉的刘向。这时,杜佑尚在孩提时代。三十岁时,他慕名购得此书,通读一过,觉得条目未尽,便加以扩充,编成一部包罗黄帝至唐代宗时代各类典章制度的大书,名 《通典》。“通”的意思有两层: “纵通”和 “横通”,即网罗古今,兼包众典。《通典》 共二百卷,分为 《食货典》、《选举典》、《官职典》、《礼典》、《乐典》、《兵典》、《刑典》、《州郡典》、《边防典》等九门,每门下又再分小类,如 《官职典》下分 “历代官制要略”、“三公”、“宰相”、“尚书”、“御史台”、“诸卿”、“武官”、“东宫官”、“历代王侯封爵”、“州郡”、“文散官”、“禄”、“秩品” 等十三类。显然,这种分门别类、以类相从的编撰体例,使得 《通典》 具有了工具书的功能。例如,如果要了解“宰相” 一职的起源与演变,即可查阅 《官职典》 的 “宰相” 类。事实上,《通典》就是一部古代典章制度的 “百科全书”。《通典》是杜佑唯一的著作,他三十岁时动手,等到书成献给皇帝时,已经是六十五岁的老翁了。这种著书精神,今人是难以思议的。

书名。唐杜佑撰,200卷。现通行版本为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2集之《十通》合刊本。现存最早版本为双槛楼宋本。

本书始自传说中的唐虞,止于唐代宗。记载历史典章制度之沿革,并按不同内容分为9类记述。《食货》12卷,叙述土地、财政制度及其状况;《选举》6卷,叙述选举士官、爵位制度及考核官吏政绩的政令;《职官》22卷,叙述官制源流沿革;《礼》100卷,叙述各种礼仪制度;《乐》7卷,叙述乐制概略;《兵》15卷,叙述兵略、兵法;《刑》8卷,叙述刑法制度;《州郡》14卷,叙述历代舆地沿革;《边防》16卷,叙述历代四疆外族邦国的情况。每一类下,又分若干子目。对于前人的有关议论,也引录了不少。还以说、议、评、论的方式,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全书从教化之本在丰衣足食的观点出发,主张重农安民,反映了作者重视社会经济的史学思想。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专记历代典章制度沿革的通史。对每一种制度,都能综贯古今、溯源明流,通其原委,条理极为清楚。书中不仅保存了大量有关典章制度的重要史料,成为考据唐以前掌故之渊海,而且为编撰制度通史开创了先例。这种体例虽来源于纪传体史书的书志,却超过了以人物纪传为叙史中心的范围,发展成为专记经济、政治等方面典章制度的文化专史。尤其是在全书9类之中,以《食货》为首,在《食货》之中又以田制为先。这种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土地关系的变革,置于典章制度的首位加以叙述的作法,也是本书之首创。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本书为:详而不烦,简而有要,原原本本,皆为有用之实学。

本书著成后,广泛流行于当时,并对后代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宋代郑樵的《通志》,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与本书合称三通),清代乾隆年间编撰的续三通、清三通,辛亥革命后刘锦藻的《清续文献通考》(与本书合称十通),都是在本书的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故本书是一部独创一体的史学名著。

唐杜佑撰著史?,?蒌?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始於大?元年(766),完成於德宗?元十七年(801),前後?三十五年。共二百卷,分?八樵,依次?:食?、啉佩、?官、顿、?、兵、刑、州郡、?防等,每樵又各分子目。

??所?上起?真中的唐虞,下迄唐妹宗、代宗,博取五?留史及?魏六朝人文集、奏疏等,分??纂,每事以?相?,凡?代沿革,皆???蒌,且?而不繁,?而有要,?有?理,於唐代?叙尤?。作者自序其各樵?次洲,“既富而教,故先《食?》;行教化在韵官,任官在?才,?才在精啉佩,故《啉佩》、《?官》次焉;人才得而治以理,乃配顿?,故次《顿》,次《?》;教化隳?用刑列,故次《兵》、次《刑》;韵州郡分钌,故次《州郡》,而剿之以《?防》。”且??各樵徵引的《尚?》、《周官》衷?,多存沛遭,於??亦钊有厌益。??甚?後人推重,宋?樵作《通志》、褚端乓作《文?通考》皆以???他本。《四?全??目提要》费???“有用之??,非徒儋??者可比,考唐以前之掌故者,兹?其?海矣”,帐??樵《通志》、褚端乓《通考》均不及??精?。版本有《四?全?》 等本。

书名。唐杜佑撰。杜佑(735―812),字君卿。唐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市) 人。代宗大历元年 (766) 开始编写《通典》,历三十余年,于德宗贞元十七年 (801) 成书。共200卷。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 上起传说中的唐虞,下迄唐代宗、肃宗之时。由货 (12卷),选举 (6卷)、职官 (22卷)、礼 (100卷)、乐 (7卷)、刑 (23卷)、州郡(14卷)、边防 (16卷) 八部分 (门) 组成。其中“礼” 包括 “历代沿革礼”65卷和 “开元礼” 35卷,“刑”包括“兵” 15卷和 “刑”8卷。“边防” 为周边诸少数民族及外国传。卷下分若干子目,把散见于各种编年和纪传体史书中有关典章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史料集中起来,以门类相从,重新编排。每门前有总序,行文中常加入前人和作者相应的议论。《通典》 是在著名史家刘知几之子刘秩35卷《政典》 的基础上充实加工、敷演成篇,其体大思精,用力甚勤,是研究考察古代经济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历史资料。古之礼乐并为宫廷所不可缺,而是书 “乐”仅7卷,远少于 “礼” 的百卷。又把“食货”排在众门之首,前所未有。更不载阴阳五行等过去史书常有的迷信说法,这些都表现了作者的卓见。其所书下限唐玄宗、肃宗之际,不但为唐由盛而衰的关键,也是几百年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重要转折关头。《通典》批破断代记史的形式,将唐中期以前的整个历史发展加以总结,这种新的史书体裁,开通代记载典章制度的先河,为我国政书之首。《通典》指责 《水经》 及 《水经注》诡诞不经,又未列“艺文”、“经籍”之门,加上偶有的错漏,是其微瑕。又其中 《兵典》,并未叙述古今兵制沿革、演变,而是以 《孙子》 13篇为中心,取历代有关军事成败的实例分类剖析,虽不尽符合全书体例,却于军事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通典》一书,北宋所出的刊本,至明代已属罕见。现流传的主要有明本、清武英殿本、傅增湘校本。1935年至1937年万有文库二集 《十通》合订本,第一册即为 《通典》,前有李翰作的序,书后附考证、索引。1988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今人王文锦等点校本,查阅最为便捷。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