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郑燮分类:【传统文化】 清代书画家、诗人。江苏兴化人。字克柔,号板桥。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官山东潍县知县。后辞官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善诗词,工书画。书法学黄山谷、融篆隶真草于一体,兼以绘兰画竹之法,自称“六分半书”、清代蒋心余有诗赞其书:“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奇致”。有《郑板桥书法集》行世。 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兴化人。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因开仓赈灾,被诬贪赃而遭罢官。后在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诗能书善画,被人称之为“郑三绝”。其书法能将行、楷相结合,自创一体,号称“六分半书”。画竹、兰、石,反对食古不化,主张“学一半,撇一半”“十分学七要抛三”,提倡师法造化。他的作品进一步发展了文人画的优良传统,能将书法用笔入画,笔意潇洒、挺拔,与题诗、题字相结合,更加耐人寻味。是“扬州八怪”之一。 清书画大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是我国十八世纪一位著名书画家和诗人。在山东仕宦12年。板桥年幼丧母,家境贫穷,随其父学。在扬州以卖画为生。后经友人助得以读书,并应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49岁始,先后任范县、潍县知县。在任期间,鞭笞奸吏,勤政于民,百姓称为亲民之官。乾隆十一年,潍县饥荒,他开仓救济,以工代账,损抑地富利益,救活无数饥民。终因助民胜讼和为灾民请赈而犯上,1753年被贪官污吏诬告罢官,仍回扬州卖画。郑板桥有三绝“诗、书、画”。三绝之中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他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做熟语。绘画擅长花卉木石。尤妙兰竹,取法于石涛,又得徐文长、高其佩等入笔意。他主张学古人,应“学一半,撇一半”,“师其意不在迹象间。”创作方法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段论。一当提笔,便胸中勃勃,随手写去,神理俱足,意趣谆美。几竿翠竹,其枝干粗细相间,竹叶疏密成致,笔情纵逸,但又苍劲严整,颇得萧爽之趣。他的书法融会隶、篆、行、楷独创一格,自称“六分半书”,纵横错落,飘洒有致。板桥在山东期间,作品有家书、诗文、书法、画幅、题词、碑铭、自叙,特别在潍县留存较多,可供游览者鉴赏。 郑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