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饕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饕餮分类:【传统文化】 传说中恶兽。因贪得无厌,故名。商周及稍后的钟鼎彝器,多刻其头部形状,以示戒,成为最常见、奇特的饰纹之一。其形作兽面,有双角、二目、鼻,张巨口,有时于面部两侧下方绘对称之爪。或作人面,或具人身。《吕氏春秋?先识》记载周鼎铸饕餮食人而自残亡象:“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即报偿)也。”陶器上亦有饕餮纹者,如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前期遗址出土的部分陶器。后世常以此兽喻贪残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又作狍?,贪兽。《山海经?北次三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身而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是食人。”郭璞注: “为物贪婪,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 《左传》所谓饕餮是也。”郭璞《山海经图赞》又云:“狍?贪婪,其目在腋;食人未尽,还自龈割;图形妙鼎,是谓不若。”郭注所引《左传》,见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殓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叙其形貌: “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又云:“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强者夺老弱者,畏群而击单,名曰饕餮。一名贪婪,一名强夺,一名凌弱,此国之人皆如此也。”其实,饕餮在殷代青铜器中具有极高地位,以两条号称高祖的夔龙形体组合而成。只是在殷亡后,周人才将其丑化。所以《吕氏春秋?先识》云: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恶兽。龙九子之一。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吕氏春秋?先识》:“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比喻贪婪凶恶的人。《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杜预注:“贪财为饕,贪食为餮。”后亦专指贪于饮食。如饕餮之徒。 饕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