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鹤楼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黄鹤楼

分类:【传统文化】

黄鹤楼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又名“黄鹄山”,即黄鹤山)。新建的黄鹤楼(“文化革命”结束后兴建)位于蛇山之巅。相传原黄鹤楼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创建,后各代屡毁屡修,致“楼之兴废,更莫能纪”,仅清代重修、补茸即有8次之多。据六朝以来的文字记载、绘画描写、丝织图案及所摄照片,楼的样式几疑“仙宫”,或重檐翼舒,四闼霞敝;或台楼环廊,高标嶙增;或层楼连庑,开朗幽胜;或独楼三层耸天峭地。总之,轩昂宏伟,辉煌瑰丽,峥嵘飘渺,令人惊叹。民间为黄鹤楼创作的神话、传说、故事甚多。如王子安乘鹤由此经过;费文伟驾鹤返憩于此、辛氏在此卖酒,一道士常来酌饮,辛不收酒资,道士以橘皮画黄鹤于壁上,曰;“酒客至拍手,鹤即下飞舞。”辛氏因此致富。越十年,道士复来,取笛鸣奏,黄鹤下壁,道士跨鹤直上云天,辛即建此楼。另一传说,与辛氏卖酒故事相似。说张寡妇在蛇山下卖茶,曾救助一位晕倒在茶馆门口的老汉,老汉赠笛画鹤,壁上鹤闻笛则下地舞蹈,引得门庭若市。县官拆走壁画,安装于衙门内,请各界官绅往观。但无论怎样吹笛,黄鹤总不为所动。县官派人去抓张寡妇。忽见画鹤老人乘鹤飞去,张寡妇亦在鹤背。后人建黄鹤楼以记之。该传说反映了劳动群众对封建官府的痛恨和行普扶弱的颂扬。唐崔颗、白及宋陆游等著名诗人均有题诗,尤以崔颗之《黄鹤楼》一诗流传千古。新建之黄鹤楼,仿木结构,整个屋面覆以黄色琉璃,一飞檐舒翼,遍施彩绘,典雅富丽,傲然壮观。1987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中国历代名楼》特种邮票,黄鹤楼名列第一枚。

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黄鹤矶(蛇山亦名黄鹤山、黄鹄山)。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楼阁”,且以历史悠久、宏伟壮丽居三楼之首,人称“仙宫”、“天下绝景”。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楼之得名,一说曾有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南齐书?州郡志》。另一说因蜀人费文?登仙,尝乘黄鹤于此息驾,见《太平寰宇记?武昌府》。古时文人题咏黄鹤楼者甚众,唐代崔颢《黄鹤楼》诗最为著名。相传李白游此,见壁上崔诗,赞赏不已,慨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历代屡建屡毁。20世纪中叶清末所建古楼尚存,1955年因修建长江大桥拆毁。1985年落成新楼,通高50.4米,5层,楼体长宽各30米,宝瓶式尖顶直插霄汉,为一宏伟仿古建筑群。

在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内蛇山黄鹤矶头,楼因山而名。相传三国吴黄武年间创建,后各代屡毁屡修,致“楼之兴废, 更莫能纪”,仅清代就重修四次,近年按清代式样修复开放。因其有王子安乘鹤由此经过;费文伟驾鹤返憩于此;辛氏在此卖酒,一道士壁上画鹤付酒资,跨鹤而去,等等美妙传说,加之历代名人到此摹景抒怀,故自古闻名。尤因唐人崔颢题《黄鹤楼》一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更名闻千古,仍为人们留恋。

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长江边的蛇山顶上。楼分五层,攒尖顶,高51.4米,黄瓦红柱,层层飞檐,四望如一;楼内装饰古色古香。今设有电梯登楼。楼前保存有白塔(胜相宝塔,俗称孔明灯),楼后恢复了碑廊、搁笔亭等名胜古迹,形成一组壮丽和谐的建筑群。该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223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历代屡建屡毁,最后一次重建于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1985年6月17日再次建成并对游客开放。

位于武昌蛇山(黄鹤山)西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楼因山而名,或云仙人王子安尝乘鹤经此,或云三国费掉常骑鹤来此憩息,故名。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原为戍楼。后屡毁屡修,楼之兴废,已莫能详记。据六朝、唐代文字记载,宋、元、明绘画,以及清代丝织品图和所遗照片,楼阁形制各别,规模不一,或层楼连庑,状若院宇,或独楼三层,耸天峭地,要之皆轩昂宏伟,辉煌瑰丽。黄鹤楼于南朝齐梁时已闻名于世,唐时尤盛。历代不少名人如李白、白居易、苏轼、岳飞、陆游、袁宏道、袁枚等,都曾到此写景抒怀。唐人崔颢《黄鹤楼》诗传诵千古:“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毛泽东1927年春所作《菩萨蛮?黄鹤楼》,有“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等语,亦脍炙人口。旧楼于清光绪十年(1884)毁于大火。今楼动工于1981年,建成于1985年,位距原址三百米处(原址已辟建为长江大桥引桥),形制略依宋楼而由三层增建为五层,一至三层四壁各镶大型壁画,以图绘与黄鹤楼有关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故事。主建构易砖木为钢筋混凝土,前置门楼,右侧下列峙亭阁台榭以为黄鹤廊,整个建筑设计大胆,布局别致,高低错落,上下交辉,望去俨如宫殿,宏伟壮丽。

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在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黄鹤矶头。楼因山而名,与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寰宇记》:“昔费掉登仙,每登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历代屡毁屡建,更莫能述。《江夏县志》载何壁写的《黄鹤楼序》称它是“洞天别地,仙人离宫。瞰三江而吞七泽,控西蜀而踞东吴。窗俯匡衡,呼吸直通霄汉,栋凌翼轸,婆娑可摘星辰。五百年地老天荒,槛外之云烟不改。”黄鹤楼的壮丽和雄伟可见。该楼不仅气势奇绝,整个建筑也十分精美。有关文献载:“重檐翼舒,四闼霞敞,朱栏雕梁,画栋粉堞,四周再衬以苍松翠柏,红叶白滔。”楼阁之瑰丽如此。古老的历史,奇绝的景物,美好的传说,历代诗人词客均有吟诵。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唐人崔颢题《黄鹤楼》流传千古,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绝句最为出色。这些诗词无形中更增添了黄鹤楼的神秘色彩和永恒魅力。楼于清光绪十年(1884)毁于大火,以后迄未重建。现楼为1981年动工重建,历时四年竣工。楼凡五层,层层飞檐,四望如一。攒山顶,楼高49米,美仑美奂,绮丽壮观。楼内有大幅壁画和浮雕,表现历代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面夹层回廊,陈列有关黄鹤楼的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观赏大江景色。楼侧还筑有仙来亭、石照亭等景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