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亲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亲王爵位名。始于南北朝末期。用于封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历代官制概略》: “亲王: 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 《隋书·百官志下》:“皇伯叔昆弟、皇子为亲王。” 亲王古代宗室封爵称谓之一。其称始于南北朝,指皇族中封王者。《隋书·百官志上》:“陈承梁,皆循其制官”,“其亲王起家则为侍中”。隋朝以国王中皇伯叔昆弟、皇子为亲王,以别于嗣王。唐因之。明朝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位在公,侯之上。成年始就封地,设王府,置官属及护卫。太祖定制,亲王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赐土。成祖以后,藩王势力日削,惟袭爵食禄而不治事。清朝为宗室封爵之第一等,位郡王之上。此外,蒙古贵族封爵,第一等亦为亲王。清制,诸王不就藩。然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军机处成立后,又有任军机大臣者,职权甚重。有清一代,亲王用事,以摄政始,以摄政终。 亲王对皇族中封王者的称呼。《隋书·百官上》载: “陈承梁,皆循其制官,……其亲王起家则为侍中。”是为亲王一词来源。隋朝规定皇伯叔昆弟、皇子为亲王。清代以亲王为封爵的封号,又有 “双亲王”之封,如世宗时有怡贤亲王,高宗时有庄恪亲王。亲王位在郡王之上,其嫡长子仍可袭封亲王,称为世袭罔替。 亲王爵位名。始于南朝末。隋代授予皇子和皇帝的叔伯兄弟,唐授予皇子和皇帝的兄弟。宋明各代多相沿不改。清代皇室封爵的第一级为和硕亲王,多封予王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