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黥面涅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黥面涅手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募兵刺字之称。始于唐末,幽州军阀刘仁恭强征男夫当兵,文其面,士人则文其腕或臂。后梁太祖朱温为防止军士逃亡,皆文其面,以记军号,遂为统治者广为采用。宋沿五代之制,招募兵士,先检查体格,然后刺字,简称“招刺”。刺字部位有脸、手臂、手背等。禁兵、厢兵往往刺面,无固定格式,主要记部队番号,后如改投他军,亦须改刺。原先蕃兵不刺字,后也于左耳前刺“蕃兵”二字。刺手臂的情况很少,北宋末,河北诸地招募义勇,止于右臂上刺字,作为一种优待。刺手背往往用于某些乡兵、弓手、效用之类,其待遇自然高于刺面。逃兵被抓回,或要加刺“逃走”字样,以示惩罚。当兵刺字,无疑是一种耻辱的标记,当时只有某些罪犯才刺面,可见宋代军士社会地位是相当低贱的。南宋时军中实行效用、军兵两级制,效用往往不刺字,以招募一些壮士参军。然而效用兵只是军中小部分,或者说只实行了小部分兵员有免除刺字的优待。元灭南宋,才取消了这一较为野蛮的兵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