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亿载金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亿载金城俗称“安平大炮台”,又名“二鲲鯓炮台”,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船政大臣沈葆桢为巩固安平海防委法国技师设计而奏建的,1876年(清光绪二年)炮台建造完成后,由沈葆桢亲题“亿载金城”与“万流砥柱”于门上,而有了今天的名字。现今仍可在城内看到几具由后人所仿制的古炮,而城垣及堑甚为完整,古趣盎然。 亿载金城俗称大炮台、安平炮台、抗日名城等。在安平区南塭16号。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沈葆桢主持台湾军政之时,系清末巩固海防之遗迹。此城呈四方形,高约2米,四周林木成荫。城门以红砖砌成,宽约10米,高约5米,圆形拱门外额“亿载金城”、内额“万流砥柱”,均为沈葆桢手笔。城四周有护城河。当年城上曾设大炮5门、小炮6门,驻兵270余名。1895年刘永福曾令炮台驻兵击中海上日舰,故日军侵台时将炮标价出售,仅剩一尊,城亦渐废。1975年整修复原。现城垣上立有沈葆桢铜像,置大炮3尊。近人黄少卿《亿载金城怀古》诗云:“吊古怀文肃,苔侵认墨痕。荒芜余炮垒,斑驳旧军门。劫历沧桑幻,年深史迹存。版图归汉土,无复作鲸吞。”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