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先验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先验论xianyanlun亦称唯心主义先验论。是一种和唯物主义反映论相对立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唯心主义先验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认为人的知识不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来源于实践和人对客观世界的经验,而是来自某些先天原则、先天逻辑范畴,或者是来自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主观自生的感觉、观念等。先验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他主张有“不虑而知”的“良知”和“不学而能”的“良能”;王守仁主张“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在欧洲,有古希腊的柏拉图,他认为人的知识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法国的笛卡尔认为有某种“天赋观念”存在;德国的莱布尼茨认为理性本身就包含着“先天原则”,它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康德的“先天”形式和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等也属先验论。各种形式的先验论都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否认人的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否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往往是剥削阶级的理论工具。 先验论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相对立。认为人的知识、才能是先于感觉、经验的,是先天就有的、人脑里固有的。在中国哲学史上,孔子认为有“生而知之”的圣人。孟子认为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在外国哲学史上,柏拉图认为人的知识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笛卡尔提出“天赋观念”,康德在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创立了自称是“先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体系,认为一切超出经验范围的东西都是先验的,他把时间、空间、因果性、必然性等范畴都称为先天的认识形式。用先验论考察社会历史,必然否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而认定历史是少数“先知先觉”的“天才”凭自己主观意志创造的。这完全是对历史的颠倒。参见“康德”。 先验论唯心主义认识论。同唯物主义反映论根本对立。其基本观点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来源于实践经验,不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而是先于社会实践、先于经验的东西,是来源于某些所谓先天原则等神秘的东西,是人生而有之的。例如,孔子认为有所谓“生而知之” 的“圣人”; 王阳明认为 “万事万物不外于吾心”; 笛卡尔则说一切真正知识都是从“天赋观念”推论出来的; 康德把时间空间观念当做“先天形式”,等等。它和历史唯心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用先验论来观察人类社会历史,也就把历史看做是少数“英雄”、“天才”人物创造的,而把广大人民群众看做“群氓”,否认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