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北宫(1)西汉长安城中的宫殿。位于未央宫北,与桂宫相近。汉高帝刘邦创建,汉武帝增修完成。《三辅黄图》记载,北宫 “周回十里,高帝时制度草创,孝武增修之,中有前殿,广五十步,珠帘玉户如桂宫”。北宫的东宫门称东司马门或东交门。北宫与未央宫之间有紫房复道相通。北宫中建有前殿、寿宫、神仙宫、太子宫、甲观和画堂等。寿宫、神仙宫是供奉神仙的宫殿,各种祭祀神仙的礼仪活动也在这里举行。《汉书·郊祀志》载: “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共具以礼神君。” 臣瓒注: “寿宫,奉神之宫也。” 皇帝还在北宫蓄积了大量私奴和车马。西汉初年,吕太后崩,诸吕势力被翦,孝惠张皇后被废处北宫; 哀帝崩,皇太后赵氏 (赵飞燕)被贬,退居北宫。据此可以认为,北宫或为被废黜的后妃之宫。太子宫有甲观画堂,即有壁画的殿堂。传说北宫中的画堂有九子母壁画。《汉书·成帝纪》载: “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如淳注云:“甲观,观名。画堂,堂名。” (2) 东汉都城洛阳城中的皇宫。据《舆地志》记载: “秦时已有南北宫”,但至东汉时已难使用,东汉明帝永平三年 (60) 开始兴建北宫,永平八年建成。张平子在 《东京赋》中写道: 逮至显宗 (即汉明帝),六合殷昌,乃新崇德 (南宫殿名),遂作德阳 (北宫殿名),启南端(南方正门名) 之特闱,立应门 (中门为应门) 之将将。昭仁惠于崇贤 (东门名),抗义声于金商 (西门名)。飞云龙 (德阳殿东门名) 于春路,屯神虎 (德阳殿西门名) 于秋方。建象魏之两观,旌六典之旧章。其内则含德、章台、天禄、宣明、温饬、迎春、寿安、永宁。飞阁神行,莫我能形。”据说北宫的德阳殿最为宏伟,陛高二丈,周旋可容万人。“自到偃师去宫四十三里,望朱雀五阙,德阳,其上郁律与天连。” (蔡质《汉仪》) 永平三年适逢旱灾,有人曾劝阻明帝免起北宫,但未被采纳 (见 《后汉书》卷41 《钟离意传》)。北宫与南宫之间有复道相连。北宫在东汉末年被董卓焚毁。据勘测可知,北宫应在城北,大致在中东门大街之北,津门大街之东,宫门大街之西,是一个长方形区域。它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1200米,面积约为1. 8平方公里,比南宫更大。 北宫汉都长安宫名。位于长安城中未央宫东北,桂宫以东。《三辅黄图》卷二:“北宫,在长安城中,近桂宫,俱在未央宫北,周回十里。高帝时制度草创,孝武增修之。”北宫建筑富丽堂皇,宫中有“珠帘玉户如桂宫”的前殿,用以供奉和举行祭祀神仙活动的寿宫与神仙宫,及皇太子居住的太子宫、甲观、丙殿、画堂等。北宫与未央宫之间,以紫房复道相通。北宫主要作为后妃之宫,多居住一些被废贬或不得志的后妃。西汉初年,吕太后死,诸吕势力被翦,孝惠张皇后(张嫣)被废处北宫。后来哀帝死,王莽贬皇太后赵氏(赵飞燕),亦徙居于北宫。汉代帝王也以北宫为游乐之处。《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时董偃“常从游戏北宫,驰逐平乐,戏鸡鞠之会,角狗马之足。”又《汉书·霍光传》:昌邑王刘贺曾“驾法驾皮轩鸾旗,驱驰北宫,弄鸵彘斗虎。”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北郊未央区袁家堡村一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