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国公爵位名。晋代始置。此后历代皆置。在王之下,在诸公之上。《周书·孝闵帝纪》: “今可大启诸国为周藩屏,于是,封太师李弼为赵国公,太傅赵贵为楚国公,太保独孤信为卫国公,大司寇于谨为燕国公,大司空侯东崇为梁国公,大司马中山公护为晋国公,邑各万户。”《弇山堂别集》: “宁阳王为英国公懋,平阴王为成国公勇,定襄王为成国公希忠。” 清代有辅国公、镇国公位次贝子,但只封宗室及藩部。 国公封爵名。梁章钜《称谓录·宗室》: “《宋史》宗室祖宗后承袭及特旨者封国公。” 国公爵位名。晋代始置开国郡公、县公。隋称国公,位在郡王之下,郡公之上。唐至明皆有国公。清有镇国公和辅国公,仅封给宗室和少数族首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