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城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城市


城市

即城内之市。亦称国市。周代指设于城内的指定交易之所。依“面朝后市”之制,多设于朝宫北部,围以墙垣,设门出入,有司市诸官进行管理。战国时期以后,逐渐打破此种格局,设市之地已不再限于城之北部。近世以城市称人口及工商业等集中到相当规模的居民区。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市

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聚集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它是在历史上手工业和农业分离,阶级和国家出现时产生的。现代城市,是现代大工业、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集中地,一般是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

城市City

在加拿大,通常用来指称城市化地区。各省或地区的城市的规模、经济基础、社会特性和政府类型都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市政府的权力来自省或地区的议会,而且各省规定的城市条件也不相同。从人口统计的结果分析,加拿大的城市化趋势开始于联邦之前。截至1987年,生活在城市地区的加拿大人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这里所指的城市和地区是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城市、集镇、村庄和非集体化的新住宅区)。加拿大早期殖民地性的城镇是大规模的殖民化过程的组成部分,同时这类城镇还起着殖民帝国中心城市的替代作用。在经济上,这类城市对加拿大这块殖民地的主要产品和原材料加以利用;在文化上,它们把中心城市的生活方式传播到新开拓殖民地的边远地区;在军事和政治上,它们往往是殖民帝国占据和维持这块殖民地的工具。殖民地的城镇一般都是货物的集散地,毛皮、鱼类、矿物和小麦一类原材料从产地集中到这里,再装船运往殖民帝国的中心城市,在那里加工成产品,经殖民地城镇销售到各地。法国和英国殖民地的城镇都是在整个地区全面殖民化之前就已经殖民化了。后来,它们成为殖民帝国的边远城镇,其发展和繁荣依赖于周围地区的潜力。最初,殖民地城镇在地区的发展上起着沟通渠道的作用,其人口在殖民地人口中占较大的比重。在铁路通车之前,各殖民地城镇相互隔绝,彼此间无大的往来。由于这些殖民地城镇还不具备支配其周围地区生活的必要能力,所以在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些新兴的小型中心城市出现一定程度的自治。最终蒙特利尔、多伦多、魁北克和哈利法克斯等殖民地城市发展成为主要的中心城市。最初,殖民地城市主要同海外的都市联系和往来,而与殖民地的其他城市间却没有重要的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城镇开始不仅为其自身,也为整个地区生产各种产品和提供服务,地区内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开始形成。这标志着殖民阶段的结束和商业与贸易时代的到来。截至1851年,殖民地的9大城市——蒙特利尔、魁北克、圣约翰、多伦多、哈利法克斯、哈密尔顿、金斯顿、渥太华和伦敦,都已经发展成为生气勃勃的商易中心,取得对周围广大边远地区的支配地位。加拿大的近代城市出现于1851年~1921年间。此间,多伦多取代魁北克一跃而成为加拿大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城市是蒙特利尔),而且安大略南部的几个工业城市(如圭尔夫、圣凯瑟琳、布兰特福德和贝尔维尔)的人口都增加到1万人,成为殖民地的中等城市。同时以温尼伯和温哥华为先导的西部城市迅速崛起,卡尔加里和埃德蒙顿迅速发展,预示着加拿大中部地区的魁北克和金斯顿以及大西洋沿岸诸省的圣约翰和哈利法克斯等城市的相对衰落。从某种意义上讲,上述城市的快速发展或相对滞后,可以归因于当地主导阶层是否积极进取。温尼伯的产业界主导阶层对该市跃居大城市之列起了关键性作用,而许多大西洋沿岸城市的主导阶层则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结果贻误了发展机遇。加拿大联邦政府的税收政策和铁路建设促进了加拿大中部城市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导致沿海地区工业的衰落。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决定使其铁路干线经过温尼伯,就造就了包括温哥华在内的若干新城市。此外,技术进步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由木质帆船到蒸汽铁船的变化大大削弱了魁北克和圣约翰两个城市的主要造船业,并促使加拿大由大西洋经济变为大陆经济。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加拿大城市都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殖民地物资集散地、商贸城镇、工商城市以及多功能城市。1921年起,加拿大进入现代城市发展阶段,标志是以汽车技术为主导,经济发展的取向由以往的工业转向服务业,而且人口分布和活动范围也明显地出现分散化的趋向。现代城市交通运输的许多状况,是为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城市建筑能够与战后的建筑共存而勉为其难地协调的结果。随城市的经济发展取向从工业向服务业的转移,高层的办公大楼不断地把厂房和工业区挤向地价较低的城市边缘地带。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如街道、高速公路以及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对于现代城市的功能发挥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往往占去城市用地的25%。住房建设用地在城市中略大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占地,其次是工业建筑物和办公楼用地。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既兼顾了商业用途和对住房的需求,又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城市的新增部分通常称郊区。1910年,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和哈利法克斯等城市的郊区,现在都成为市中区,而在20世纪20年代新增的郊区目前已并入城市本身的主要区域。1945年后不久,郊区建设的发展经历了重大变化。多伦多在郊外2000英亩(809.4)的土地上建设新兴的卫星城,包括4个毗邻的片区,每个片区都以一所学校为中心,卫星城曲线型街道的格局既达到抑制车辆飞驰的目的,也因地制宜地适应了地形的起伏和弯曲。一幢幢小巧玲珑的住房镶嵌在街道的两旁,并与大片空地相邻,居住密度仅为标准居住密度(25单元/公顷)的一半。每个片区的建筑都有意识地加以区分,住宅公寓楼与办公楼、工业用地是分开的。70年代末以前,加拿大各城市均仿效多伦多,纷纷建立自己的卫星城。1954年以前,加拿大各级政府均努力推进城市改造计划,以改善城市的居住条件。但规模宏大的城市改造计划遭到工薪阶层拆迁户的强烈反对和抵制。因为,被征用房产的业主得不到足以在其他地方购置类似住房的补偿费,人们也厌恶紧密排列着的混凝土建筑群,他们从根本上否定了加拿大城市改造计划的指导方针。他们认为,加拿大不同于美国,不存在贫民窟和棚户区,反对大规模的拆迁和新建,温哥华、多伦多和温尼伯相继爆发广大市民参与的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联邦政府被迫作出不再向城市改造计划提供资金的决定。从此,加拿大一直实施谨慎的城市改造计划,其内容主要是街区照明、街区公园、人行道装饰以及社区多功能活动中心的建设等。住房建设的发展主要由房地产商根据需求和市场经济规律来筹划和实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建设高潮使多数城市的历史性建筑物遭到毁灭。加拿大各级政府动用了很大的力量来保护19世纪的建筑遗迹。70年代以来,市政官员、房地产开发商和社会各界均认为,应设计较有吸引力的街区景观,修建别具趣味和特色的建筑物,以反映城市特色和改善城市景象。60年代中期,加拿大联邦政府实行多元文化政策以来,使各城市非英语文化的种族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增加。如今,各城市都有英文、法文和希腊文字的路牌。多数城市对有不同种族的庆典和游行感到自豪。市政当局有意识地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种族间相互理解和融洽地生活。各城市通过组织职业性的体育比赛使各族人民得以聚会,通过诸如“卡尔加里集会”和“魁北克狂欢节”一类活动来增进民族间的感情交流和增强社区意识。

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丧礼习俗进行了许多改革,其中以城市改革的力度最大。最突出的是提倡火化。在城市,老人亡故,尸体先存放医院或殡仪馆的太平间,家中设灵堂悬挂死者遗像,亲朋好友敬献花圈、挽联。火化日,亲属及死者生前好友臂带黑纱、胸佩白花至殡仪馆向死者默哀、鞠躬。火化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或召开追悼会;火化后,骨灰装盒存放殡仪馆内。近年来,丧礼改革的呼声更高,许多高级领导人提倡不开追悼会,更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周恩来、徐向前等)带头留下遗言,要求将骨灰撒播于祖国的山河,也有许多有识之士自愿将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这些举措,现在已成为新的社会风尚,为许多开明之士乐于接受和仿效。安徽城市一般都普及了火化。

城市

1.城市的定义
市政管理学中所研究的城市是指那些人口稠密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某一层级的中心地位的地理区域。
发展到今天,城市已成为高度复杂的、多功能的、综合性的有机体,是一定地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挥着工业生产基地、商品流通枢纽、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和对外开放窗口等多种功能,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先导作用。
2.城市的特征
城市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农村有十分显著的不同,具有自身的一系列特征。
(1)城市的高度聚集性。人口与物资、设施的高度聚集是城市区别于乡村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主要表现在:城市的人口聚集规模大、密度高。一方面,城市中聚集了大量人口,且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城市人口密度更是远远高于农村。同时,城市中物资设施高度集中,高度集中的各项城市设施构成了城市的物质实体,它是城市的人工构成,也是人们开展各种活动的依托。由于现代城市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地方,这又使其成为物资高度集中的场所。还有就是城市中文化高度集中,这不仅表现在城市中人才资源、智力资源十分集中,而且许多城市本身就凝结着人类文化的精华,是科学文化传播的中心。
(2)城市的复杂性。现代城市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多功能和多过程的纷繁复杂的复合系统,不仅其构成要素十分繁复,包括了物质、人群、实体及观念的多种要素,而且城市内部的关系和矛盾也纵横交错,涉及城市人口系统与城市管理系统所带来的复杂的人员构成、人际关系和权力关系,以及城市经济系统、资源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等的运作引起各种关于人、财、物的复杂的矛盾冲突。
(3)城市人口及其文化构成的异质性。城市与乡村相比,其人口在职业、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语言与交往方式的构成、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城市人口以其职业为中心来进行纷繁多样的活动,并利用城市中的机构设施开展各种个体或社会活动,从而使城市人口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
(4)城市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城市是一定区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它对于周边的乡村区域具有极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正是以此为基础,才构建了城市政府或经济组织对乡村经济的控制力,也使得社会政治权力总是集中于城市而作用于乡村。近代以来的乡村社会,其社会性事务的形成与增长多是城市活动外延的结果。
(5)城市人际关系以业缘为主,人际交往感情色彩淡薄。城市居民之间大多缺少血缘和地缘关系,人们又以快节奏从事自己各自的活动,加之城市人际交往较多,导致城市人群的交往较少感情色彩。同时,城市科层制度的发达也使人们重理性而轻感情。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