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将军崖岩画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将军崖岩画

位于连云港市西南九公里的将军崖下。岩画是3000多年前夏商时期,居住在这里的汉族先民——东夷民族用作祭祀天神的遗迹。这个祭坛遗址经过3000多年的风雨剥蚀,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岩画。国务院1988年1月将岩画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全部岩画凿刻在南北长20多米,宽15米的黑色岩石上,石面平整、光亮,刻纹清晰,线条粗犷,构图原始。三组岩画围绕着三块石头等距离排列,刻有人面、兽面、太阳图案和农作物图案。岩画还刻有18种符号,属于古文字,这种原始社会的石刻文字,还是第一次被发现。
第一组岩画是以女娲像为中心的人面群像。其中六个大小不一的头像构图相同,多为尖顶形头饰。最大的女娲像高90厘米、宽110厘米,她额前用一根弦纹穿过一串排列整齐的复线菱形,似原始社会高贵妇女头上戴的串着贝牙的雕饰。第二组是长达620多厘米带状的星象图,月亮、星座按一定顺序排列。画的右侧,还刻有三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大的23根光芒,小的14根光芒,显示了对太阳的崇拜。如果连接三个太阳的圆心,又恰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个圆心位置的这样选取,不知当时有何用意。刻在最高处的是一鸟身人面的图像,像孔雀一样,头上有三根羽毛,顶饰圆球,应是少昊氏族奉为祖先图腾的玄鸟。《诗经·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
将军崖岩画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反映先民农业部落生活的惟一岩画,对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艺术史的研究,有着极重要的价值。
单位:连云港孔望山风景区管理处 邮编:222023
电话:86-518-5115167

将军崖岩画Jiangjunya yanhua

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将军崖,发现于1979年。岩画为凿刻形式。内容有太阳、月亮、星星、人面像、植物等。其中一组为大小不一的十个人面像,没有身躯,长在一株株植物上。人面像同地面的植物相连,均无耳朵,好像是植物结出来的果实。这些内容反映了古代东夷族人的某种观念,似乎说明了原始农业和人类生命的有机联系,和古代东夷族人对土地、农业的崇拜。这组岩画同其它地区的岩画相比较显得更抽象和符号化。

将军崖岩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锦屏山南麓,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孔望山景区。创作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反映原始农业部落社会生活的石刻岩画。因崖上有一组人牵马石刻,故名。画分布于长22米、宽15米的平整光亮的黑色岩石上。主要内容为人面、农作物、兽面及各种符号。西部一组以人面与农作物为主,人像抽象成S形,为舞蹈动作形象,农作物图案中禾苗种类多达13种,而且所有的人面及其下方农作物图案之间都有线条相连,反映了人类对农业的依赖和对土地的崇拜。南部一组以兽面纹与动物头骨图案为主,反映了当时畜牧生产和财富的多寡,并有血牲祭祀的含义。东部一组以人面夹杂星象为主。三个排列规整的太阳图案:同心圆外加放射线14—21根,3个圆心连接成直角三角形。日月星辰的图像依山坡的自然形势分布,有三根短线分其为四部分,似有记录太空星云以表示周期之含义,此为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星象图。岩壁上还有首次发现的原始社会石刻文字符号,被考古学家称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天书”。象形符号的形貌结构早于甲骨文时期的象形文字,疑为祭祀的祝辞。三组岩画图案中间堆放一长4.2米的大石与二长2.2米的小石,石面分布有对称圆窝图案,可能与古代东夷民族以大石为社神的祭祀风俗有关。其时代应与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相当,对我国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艺术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