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Jisuobuyu,wushiyuren孔子提出的道德规范,是其“仁”的一种表现。出自《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要得到,希望有某种东西(或事情)。施:加。释义为:自己不想得到的(事或物),一定不要强加给别人。《论语·雍也》中进一步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宋儒又将之概括为“推己及人”,今人所说的“将心比心”即是此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仁学体系中的基本命题,它深刻地概括了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原则,丰富了中国伦理思想的宝库。16~17世纪时孔子的这一思想传到西方,对其伦理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用语。是对道德范畴“恕”的解释。《论语·卫灵公》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参见“忠恕”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