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弘明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弘明集书名。梁僧祐编。14卷。僧祐,俗姓俞,彭城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人,生于建康。出家于扬都建初寺,武帝时居建康钟山定林寺。是书为其所编佛教文献汇集,书名取“道以人弘,教以文明”之意。全书辑录东汉末至南朝梁的百人佛教论著,多为书启论述之文。所载牟子《理惑论》、宋炳《明佛论》、宋屈《士炳答何承天书难白黑论》、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郑道子《神不灭》论等,均为研究中国佛教史的重要资料。梁以前无专集作者之文,颇赖此集保存。此集今存,有藏本。亦收入《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和《四部备要》。 弘明集南朝梁僧祐撰。十四卷。该书搜集东汉迄梁代三百余年间有关佛教的文章而成。有《牟子理惑论》、《明佛论》、《沙门不敬王者论》、《奉法要》等论著、书启一百余篇。书中反映了佛、儒、道的发展史,宣传了佛教思想,保存了许多名流之作,是研究佛教思想的重要参考书。 弘明集中国佛教文集。十四卷。南朝齐、梁时僧祐撰。僧祐(445—518),俗姓俞。原籍彭城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幼时即入建初寺礼拜,奉僧范为师,十四岁投定林寺法达、法献法师为弟子。具足戒后,受业于当时著名的律学大师法颖和尚,随侍二十余年,尽心钻研,精通律部。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每请讲律学,听众常达七八百人。永明中,奉齐武帝敕入吴试简僧众,并宣讲《十诵律》,说受戒之法。曾将所得信施,修治建初、定林等寺,并在两寺造立经藏,搜校卷轴,开中国佛寺搜藏佛教典籍之先河。僧祐对佛教工艺亦有高深的造诣。他设计的佛像享有盛名,受命于光宅寺监造铸成的丈无量寿佛像,尤为庄严精美,被誉为葱河以左金像之最。天监十二年(513),他又奉敕监造剡县(今浙江嵊县)石佛,历时四年,雕成五丈坐佛和十丈立佛,极为精美。由于他博学多才,戒德高严,备受齐、梁朝野缁素人士的崇敬。晚年患脚疾,还应梁武帝之请乘舆入内殿为六宫授戒。其僧俗门徒一万一千余人,知名者有智藏、宝唱、刘勰等。所撰著作文采斐然,存留至今者除此书外,尚有《出三藏记集》十五卷,系现存佛典目录学上最早的著作。《释迦谱》五卷,为中国撰述佛传之始。此外所撰如《十诵义记》、《萨婆多部相承传》、《世界记》、《法苑集》、《法集杂记传铭》等,均已佚。 弘明集佛教书名。南朝梁僧兒编。十四卷。书名取“弘道明教”之义。主要辑录东汉至南朝梁代阐扬佛教之作,及若干反佛论文,如范缜《神灭论》等。计作者百人,其中僧19人。为研究该时期儒、释、道关系及形神问题之争的重要资料。 弘明集佛教书名。南朝齐梁僧祐编。十四卷。序称:“道以人弘,教以文明,弘道明教,故谓之《弘明集》。”辑录自东汉末至南朝粱颂扬佛教的论著,也存有几篇反对佛教的论文,如范缜的《神灭论》等。为研究当时儒、道、释之争和神灭神不灭之争的重要资料。作者百人,其中僧十九人。除收入《大藏经》外,另有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金陵刻经处刻本及《四部丛刊》本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