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包一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三包一奖three fixed quotas and onereward system

包工、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的简称。中国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普遍实行的一种农业生产责任制度。这种制度是在1951年春天试办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的包工包产的基础上,经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逐步完善起来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规模扩大, 使生产队(作业组)小集体与合作社大集体之间的利益矛盾、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的利益矛盾突出了。为了合理解决这些矛盾,又在包工包产的基础上增加了包投资的内容, 把增加产品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任务, 与提高劳动报酬直接地联系起来, 有利于发挥生产队(作业组)和社员增产节支的积极性。
三包一奖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做法是: 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四固定”(即把一定数量的土地、劳动力、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和经营)的基础上,按照积极而又留有余地的原则,将一定的生产任务(以产量或产值表示)以及完成任务所需的劳动工分和生产费用包给所属的生产队,年终结算。依照合同规定, 超产受奖,因管理不善减产受罚(主要是扣劳动工分)。节约的劳动工分和生产费用归生产队所有, 超支的劳动工分和生产费用则由生产队负担。在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产区,还采取以产量计酬和以产值计酬等多种具体形式,实施三包一奖制度。在农村人民公社时期, 有些生产队对所属作业组和社员户也实行三包一奖制度。在统一核算和统一经营的体制下, 这种制度对于建立集体农业单位的正常生产秩序,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加强经济核算等都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 由于合作社年初制定三包定额难以准确合理, 加上农业生产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致使年终依照合同结算奖赔不可能准确合理, 生产队(作业组)之间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原则也难于体现。1962年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以后, 以生产队为承包单位的三包一奖制也就自然不存在了。

三包一奖

中国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的一项基本的生产责任制度,即包工、包产、包成本和超产奖励的制度。湖南省在1963年~1965年的农业调整中,就重视推广了汉寿县州口公社根据农活的不同,实行临时包工、小段包工、常年包工、评奖工分的做法。80年代初,在生产队内部广泛实行的包工到组、联产计酬的方法,实际上是“三包一奖”制度在新形势下的恢复和发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