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当量孔隙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当量孔隙equivalent pore与一定水分吸力(或张力)相对应的孔隙。它最早由美国学者理查兹(L.A.Richards)提出,按下列公式计算:
根据不同大小当量孔隙的分布,可以判别土壤结构的优劣。如中国太湖地区的囊水性水稻土中,小于0.005毫米的贮存孔隙较多,改变这些土壤的囊水性必须增加大于0.03毫米的传导孔隙。英国研究者托马森(A.J.Thomasson,1978)将通气孔隙和持水孔隙之间的界限划在0.06毫米,直径大于0.06毫米的称为通气孔隙,0.06~0.0002毫米称为有效水孔隙,根据两类孔隙的比例,对英国300多个土壤剖面进行 不同大小当量孔隙的分类命名
* 因为孔隙的功能没有精确的界限,所以各级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按习惯采用0.5、0.05、5×10-5和5×10-6毫米4级。
当量孔隙equivalent pore与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土壤孔隙。由土壤吸力值计算而得。其计算公式为:d=3/T,式中d为当量孔隙直径(mm); T为土壤水吸力(mPa,或厘米水柱高);3是常数。如当土壤水吸力为100 mPa时,土壤当量孔径相当于0.03 mm。就是说,对土壤施加100 mPa吸力时,大于0.03 mm当量孔隙内的土壤水将被全部抽吸。因此,对土壤不断施加不同土壤水吸力,并计量不同水吸力时流出的水量,就可以测知不同孔径的土壤当量孔隙度。土壤中大小孔隙的分布通常用此法测知。它是评价土壤结构优劣的指标之一。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