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学研究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432 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社团。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是郑振铎、周作人、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北京设总会,上海等地还设有分会。该会在“简章”中规定:“本会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它主张“为人生的艺术”,提倡写实主义手法,反对鸳鸯蝴蝶派文艺,认为“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该会的主要刊物 《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在开展新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外国文学评介等方面,在反对封建文化,培养锻炼进步作家等方面,都做出重要的贡献。它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大的文学团体。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学运动走向繁荣兴旺的新阶段。 文学研究会wenxue yanjiuhui“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一个文学社团。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12个,他们是:沈雁冰、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孙伏园、许地山、郭绍虞、朱希祖、耿济之、瞿世英、蒋百里。后来陆续入会的成员有谢冰心、黄庐隐、朱自清、王鲁彦、刘半农、老舍等,总共会员曾达170人之多,这些参加者主要是文学青年、大学生和教师。文学研究会并非是组织严密的社团。 文学研究会“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存在历史较长的文学团体。由沈雁冰、叶绍钧、周作人、王统照、许地山等12人发起,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提倡为人生的写实主义文学。反对“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封建主义文学。主办刊物《小说月报》(12卷以后)、《文学周报》、《文学旬刊》、《诗》月刊以及《文学研究会丛刊》和《小说月报丛刊》等。大都以现实人生为题材,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同时介绍翻译俄国、法国和东北欧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该会也无形中解散。对推动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学研究会“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由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孙伏园、蒋百里、王统照、郭绍虞、许地山、耿济之、瞿世英共十二人发起。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央公园来今雨轩正式成立。后活动中心转移到上海,正式登记的会员有170多人。其中后参加的有冰心、黄庐隐、朱自清、王鲁彦、夏丐尊、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和徐志摩等。其成立时发表有《文学研究会宣言》和《文学研究会章程》。其宗旨是“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其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倾向于现实主义。其宣言称:“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又是对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提倡文学要反映社会现实,要为人生而艺术,反对纯艺术观点。会员创作也大多以现实人生为主要题材,一时出现过不少“问题小说”。对中国新文学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最主要的是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经过革新由沈雁冰接编后由郑振铎等人相继主编的《小说月报》,还有《文学周报》、朱自清、叶绍钧主编的《诗》月刊,以及《文学旬刊》、《小说月报丛刊》等。出版了以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为主同时也重注本国新文学创作的《文学研究会丛书》。这些刊物和丛书的出版发行,对发展和促进新文学的创作、外国文学的评介、中国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整理,以及文艺批评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32年初因《小说月报》停刊,该会也即解体。 文学研究会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由郑振铎、周作人、沈雁冰、叶绍钧等12人发起,先后入会者达170余人。为当时最先出现、并拥有最多会员的文学团体。该会反对将文学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品,提倡为人生的艺术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办有《小说月报》(是原同名刊物的革新)、《文学旬刊》(后改名为《文学》《文学周报》) 以及《诗》等文学刊物,还出版过《文学研究会丛书》、《文学周报丛书》、《小说月报丛书》,开展了文学创作、外国进步文学译介、中国古典文学整理与理论批评研究等活动,为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所倡导的为人生的艺术和现实主义文学主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尤其深远的影响。1926年以后,文学研究会的活动逐渐减少。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小说月报》停刊,该会无形中解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