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方舆胜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方舆胜览全国总志。南宋祝穆撰。七十卷。穆少名丙,字和甫,建阳(今属福建)人。曾与弟祝癸同受业于朱熹。刻意学问,著有《事文类聚》。是志撰成于理宗时(1225—1264),祝洙重订于度宗咸淳三年(1267)。内容为仅述南渡后,以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为首十七路,首载各路所属府州军之地理建置沿革、疆域、道里、田赋、户口、关塞、险要;次述事要,分郡名、风俗、形胜、山川、宫殿、宗庙、馆阁、学校、井泉、堂亭、佛寺、道观、祠庙、古迹、名宦、人物、题詠,四六(骈体文)各类。与同于理宗时成书的王象之《舆地纪胜》不谋而似。王书繁而祝书简,王书意在备作诗之用,祝书意在备写骈骊文之用。是为登临题詠所编,非为考证地理而著。永瑢评:“志乘之尽失古法,自是书始。”如此于名胜古迹,多所罗列,诗赋序记,收载赅备之作,虽少有失考讹误,仍为研究南宋地理的重要参考著作。有《四库全书》收录本。 方舆胜览(宋)祝穆撰。70卷。所记仅10路,限于宋南渡后的境域。略于建制沿革、疆域道里,而详于名胜古迹、诗赋序记。 方舆胜览南宋地理总志。祝穆撰。成书于理宗时(1225—1264),七十卷。以行在所临安府为首,所记分十七路,各系所属府、州、军于下,限于南渡后境域。此书详于名胜古迹,诗赋序记所载独备;略于建置沿革、疆域、道里、田赋、户口、关塞、险要等它志乘所详者。考证较疏而采摭颇富,保留南宋史实甚丰,为研究南宋历史、地理、方志的重要著作。 方舆胜览七十卷。祝穆撰。祝穆,字和甫,南宋建阳 (今属福建省)人。据《建宁府志》,祝穆少时名丙,与弟癸同受业于朱熹,后授迪功郎,为兴化军涵江书院山长。该书前有嘉熙己亥吕午序,嘉熙已亥为南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知其书成于此间。书分十七路,即南宋的区划一两浙西路、两浙东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福建路、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夔州路、利州东路、利州西路。各系所属府州军于其下,而以朝廷所在临安府为首。其编纂,建置沿革、疆域道里、田赋户口、关塞险要等,其它志书所详者皆从略。唯其名胜古迹,多所记述,又详于诗赋咏记,与书名倒也相符。虽分区域记述,实似类聚名胜掌故,采摭颇富,有益于文章诗赋,多为元明文人墨客所引用。传本仅有两淮采进本,著录入“四库全书”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