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格式塔心理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创立于德国,也称完形心理学。主要代表人是M.魏特海默,K.考夫卡和W.苛勒。这个学派以反对冯特、铁钦纳的构造主义为出发点,主张从心理行为整体的动力结构观点来研究心理学现象,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反对把意识经验分析为心理因素,坚持研究意识。50年代前后,格式塔理论被推广到人格、社会心理学及临床心理学方面。60年代,认知心理学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某些观点,尤其是对思维的研究成果。当今,格式塔心理学做为一个独立的派别已不存在了,但其观点仍在某些领域中起作用。如在知觉研究中,格式塔观点仍占主导地位,在临床心理学中,格式塔疗法完形疗法也相当流行。 格式塔心理学geshita xinlixue西方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又称完形心理学。1912年发迹于德国。所谓格式塔心理学,就是一种反对元素分析而强调整体组织的理论体系。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心理学家M. 韦特海默、W. 克勒和K. 科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之一。20世纪初创始于德国。“格式塔”为德语“Gestalt”一词的音译。代表人物是韦特墨、苛勒、考夫卡。从运动知觉(似动现象)研究开始,对知觉规律、思维活动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在心理现象中,整体不可以分析为元素、整体先于元素并决定元素的性质,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的基本原则。反对冯特的构造心理学和行为主义还原的、分析的、元素主义的研究方法。主张从整体到部分“自上而下”地理解心理现象,此外还提出经验现象的组织与该经验的皮层过程有结构相似性的“同型理论”以解决心物和身心关系问题。其理论与方法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