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毛诗古音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12 毛诗古音考见24156陈第。 毛诗古音考古音学著作。明陈第撰。陈第(1541—1617),字季立,号一斋。福州连江人。万历秀才,曾任蓟镇游击将军,后因边事废,遂绝意仕进。精通五经,尤长于《诗》《易》。一生著作颇多,除《毛诗古音考》外,还有《读诗拙言》、《尚书疏衍》、《屈宋古音义》、《一斋诗集》、《寄心集》、《五岳两粤游草》等。《毛诗古音考》对后世音韵的研究有很大影响。 毛诗古音考音韵学书。明陈第著。四卷。明确提出古音与今音有别,破“叶韵”旧说。列《诗经》韵字444字,以《诗》作为本证,又参以群籍韵语,作为旁证,于古音研究,有首创之功。 毛诗古音考四卷。明陈第撰。陈第(1541——1617)字季立,号一斋,又号温麻山农,连江 (今福建连江县)人。万历间秀才,以诸生从军,官至蓟镇游击将军,致仕归。所居世善堂藏书极富。精音韵训诂之学.尚著《读诗拙言》、《伏羲图赞》、《尚书疏衍》、《屈宋古音义》等。《四库全书提要》云:“言古韵者自吴棫,然《韵补》一书庞杂割裂,谬种流传,古韵乃以益乱。国朝顾炎武作《诗本音》,江永作《古韵标准》,以经证经,始廓清妄论。而开除先路,则此书实为首功。大旨以为古人之音原与今异,凡今所称叶韵,皆即古人之本音,非随意改读,辗转牵就,如 ‘母’ 必读 ‘米’、‘马’ 必读 ‘姥’,‘京’ 必读 ‘疆’,‘福’ 必读 ‘偪’ 之类,历考诸篇,悉截然不紊。又 《左》、《国》、《易象》、《离骚》、《楚辞》、秦碑、汉赋,以至上古歌、谣、箴、铭、颂、赞,往往多与《诗》合,可以互证。”陈第之前,讲古韵的人皆没有树立语言历史发展观点,分析古韵的方法不正确,所以吴棫、郑庠等人分韵虽宽,仍有很多字出韵。至陈第方明确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陈氏于 《读诗拙言》中尚云:“说者谓自东晋以来,中原之人流入江左,而河淮南北,间杂夷言,声音之变,或自此始。然一郡之内,声有不同,系乎地者也;百年之间,语有递转,系乎时者也。况有文字而后有音读,由大小篆而八分,由八分而隶,凡几变矣,音能不变乎?所贵诵《诗》读《书》,尚论其当世之音而已矣。《三百篇》诗之祖,亦韵之祖也,作韵书者,宜权舆于此。”陈第认为古人之音原与今异,凡今所称叶韵,皆即古人本音,非随音改读,辗转牵就者也。陈氏批评叶音说云:“夫其果出于叶也,作之非一人,采之非一国 (按指 《诗经》),何‘母’ 必读 ‘米’,非韵 ‘杞’、韵 ‘止’,则韵 ‘祉’、韵‘喜’ 矣; ‘马’ 必读 ‘姥’,非韵 ‘组’、韵 ‘黼’,则韵 ‘旅’、韵 ‘土’ 矣; ‘京’ 必读 ‘疆’,非韵 ‘堂’、韵 ‘将’,则韵 ‘常’、韵 ‘王’ 矣; ‘福’ 必读 ‘偪’,非韵 ‘食’、韵 ‘翼’,则韵 ‘德’、韵 ‘亿’ 矣。厥类实繁,难以殚举。其矩律之严,即 《唐韵》不啻。此其故何耶?”陈氏认为原因在于每个字在古音中皆有固定读音,因古音与今音不同,语音发生变化,后人“以今之音读古之作,不免乖剌不入,于是悉委之叶”了。陈第的最大贡献是首次对叶音等错误说法进行了彻底批判,从时地两方面说明古今语音是不相同的,语音是发展的,为古音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毛诗古音考》取《诗经》韵字四百四十四个,逐一“排比经文,参以群籍,定为本证、旁证二条。本证者,《诗》 自相证,以探古音之源。旁证者,他籍所载,以及秦汉以下去《风》《雅》未远者,以竟古音之委。钩稽参验,本末秩然,其用力可谓笃至。……所列四百四十四字,言必有征,典必探本,视他家执今韵部分,妄以通转古音者,相去盖万万矣”(《四库全书提要》)。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十四云:“是编取《诗》之同韵者,列之为本证; 已取《老》、《易》、《太玄》、骚、赋、《参同》、《急就》、古诗谣之类,胪列之旁证。二者俱无,则宛转以审其音,参错以谐其韵,无非欲便于歌咏,可长言咏叹而已矣。然其书条例贯通,考证精密,古韵之复明,实自季立始,顾亭林以下诸家,虽递有推阐,终以此为祖本焉。”书前有自序总目及明万历丙午 (1606年)焦顒序。末有自跋。是书有明闽中徐氏刊本、清乾隆间刊本、光绪六年 (1880年) 武昌张氏校刊本,另有《学津讨原》 本、《一斋全书》本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