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热质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热质说rezhishuo

18~19世纪初期流行的关于热的本质的一种错误理论。关于热的本质的争论可追朔到古代,一种观点认为热是物质的运动,另一种认为热是物质。认为热是物质的观点,可见于古希腊德谟克里特和伊壁鸠鲁的著作中,近代,它受到曾任巴黎皇家学院数学教授的伽桑狄的支持,他认为运动着的原子是构成万物的最原始的、不可再分的世界要素,同样,热和冷也都是由特殊的“热原子”和“冷原子”引起的。这个概念把人们引向热质说,热质说的主要创导者是英国物理学家布莱克。
热质说认为热是一种看不见、没有重量的物质——热质,含热质多的物体温度高,含热质少的则温度低,热质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较热的物体传到较冷的物体,热质在传递的过程中数量不变,称为热质守恒。热质说能够简单地解释当时发现的大部分热现象,它成功地说明混合量热法的规律,即两种温度不相等的物体接触以后达到相同温度时,如果没有热量的散失,其中一个物体失去的热量恰好等于另一物体所得到的热量。在热质说影响下,热学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布莱克发现了比热和谮热,并用热质说解释这些现象,瓦特用热质说从理论上分析了纽可门蒸汽机的缺点,设计了新的瓦特蒸汽机,法国科学家傅立叶用热质说观点建立了热传导理论,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等18世纪的许多科学家都相信热质说,拉瓦锡甚至把热质列入化学元素中。但是热质说始终不能解释摩擦生热现象,伦福德1798年在从事大炮钻孔工作时,发现炮筒变得很热,使灌入炮筒的水沸腾,他惊奇热是从哪里来的,按当时热质说的解释,金属被切削成碎屑时,热容量减小,因而放出热量,伦福德又用钝钻钻炮筒做实验,发现切下的金属屑很少而炮筒更热,而且,继续不断地摩擦,产生的热量是取之不尽的,这是热质说所无法解释的,因此他认为这些实验中被激发出来的热只能是“运动”,而不是物质。1799年英国科学家戴维,使两块冰摩擦生热而溶化成水,说明热质并不守恒,伦福德和戴维的实验支持了热是运动的观点,打击了热质说。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1840年起用了近40年的时间,用各种实验来研究机械能、电能和热量之间的转化关系,直接由实验测得热功当量的数值,说明“作功”和“传热”都是运动转化或传递的方式,热量是被传递的能量的量度,从而否定了热质说。

热质说

一种对热现象的错误解释。它认为有一种没有质量和体积的物质即所谓“热质”存在,物体含有这种热质越多,温度就越高,热的传递就是热质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的流动。当人们逐步认识到热现象和物质分子的运动联系后,19世纪中期热质说被废弃。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