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粟末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粟末部部族名。为勿吉或靺鞨七部之一。分布于粟末江(今第二松花江)流域,因地得名。与内地、高句丽邻近,交往密切,深受其影响,为七部中较先进的一部。隋代,勿吉改称靺鞨,故称粟末靺鞨(涑沫靺鞨)。已由多个部落组成一个部落军事联盟,拥有胜兵数千。高句丽强盛时,一些粟末部落受其役属。隋朝建立后,招抚诸部,部分粟末部落内附,迁于辽西。高句丽亡后,受其役属的粟末部落也内迁辽西。唐中叶,内迁西辽的粟末靺鞨、白山靺鞨及高句丽人东返故土,建立渤海国,融合而成为渤海族 (参见 “渤海”)。 粟末部亦称“粟末靺鞨”。北魏*勿吉七部之一。因居粟末水(今第二松花江)附近而得名。分布在太白山 (亦称徒太山,今长白山)北、粟末水上段流域。为勿吉七部中最先进的部分。唐武则天圣历元年(698)联合其他部和部分高句丽遗民建立*渤海。 粟末部部族名,满族的先世。全称粟末靺鞨,为唐代靺鞨诸部之一,因居粟末水 (今松花江) 流域而得名。隋时胜兵数千。其酋长度地稽率其部众来降,被隋炀帝封为金紫光禄大夫、辽西太守。唐时,太宗又以战功封度地稽为蓍国公,赐姓李氏。高宗麟德 (664—665) 年中,其子李谨行历迁营州都督,后以功累授镇东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封燕国公。至大祚荣为该部首领时,并联合靺鞨的一些部建立了渤海国,与唐朝保持着友好的隶属关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