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xueye在心脏与血管中循环流动的红色不透明的粘性液体,包括细胞与液体两部分。液体部分称血浆,细胞部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成人红细胞体积约占血液总体积的40~50%(此百分数称红细胞比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使血液外观呈红色。血液约占人体重的7~8%。成人血液比重为1.050~1.060,pH7.35~7.45,粘滞性为蒸馏水的4~5倍。血液含水量为81~85%,其余为可溶性固体成分,如蛋白质、非蛋白氮物质、脂类、糖类、其它有机物和各种无机物等。血液离体后即迅速凝固,放置后血凝块收缩,析出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血液的生理功能很复杂,血细胞和血浆不停的流动,起着运输物质和联系机体各部分功能的作用。机体从外界摄入的物质进入血液,供细胞进行更新之用;同时,细胞代谢产物又进入血液,由肺、肾、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完成机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红细胞对氧及二氧化碳的运输。又由于血液与机体所有组织均有密切联系,参与机体的每一个功能活动,因此对于完成组织代谢过程及各组织、各部分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及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平衡,都起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与各种免疫物质(抗体)对机体有保护与防御的作用。凝血作用能防止出血。药物也是通过血液分布于组织之中。正常情况下血液成分恒定。身体各组织与器官发生病变,均可影响血液的成分。所以检查血液的各种有形成分及物理、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液blood存在于心血管系统中,由血浆和悬浮于血浆中的血细胞组成的液体。 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三种成分组成。一是晶体物质溶液,溶解了多种电解质、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少量激素和一些气体。二是血浆蛋白,它包括很多分子大小与结构不同的蛋白质。用电泳法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前白蛋白和α1-、α2-、α3-、β-、γ-球蛋白以及纤维蛋白原。晶体物质溶液和血浆蛋白构成了血浆。三是悬浮于血浆中的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其固形物成分有血红蛋白(Hb)、碳酸酐酶、脂类、糖代谢中间产物、无机盐等。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红细胞比容。各种动物红细胞比容约为31~44%。红细胞主要功能,一是靠血红蛋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二是构成缓冲体系,如血红蛋白缓冲体系(KHb/HHb)和氧合血红蛋白缓冲体系(KHbO2/HHbO2),以缓冲体内的酸碱物质。白细胞中以中性粒细胞最多,淋巴细胞次之,单核细胞、嗜硷性粒细胞最少。各类白细胞主要功能是: 中性粒细胞能吞噬外来微生物、坏死组织和衰老红细胞;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嗜酸性粒细胞能吞噬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对抗组织胺、5-羟色胺等致炎体液因子; 嗜碱性粒细胞内含有肝素、组织胺等,对血管内血液有抗凝作用和舒张毛细血管以增强通透性的作用; 单核细胞进一步发育就形成巨噬细胞,这类细胞靠其表面受体识别衰老红细胞,并将其吞噬。单核—巨噬细胞还参与机体免疫反应,防卫微生物侵害和识别、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主要功能有止血、凝血、纤维蛋白溶解和营养、支持毛细血管作用。如果把血液从动物体血管中抽出,搁置一段时间,出现血液凝固,当血凝块紧缩后,在其周围出现的淡黄色液体称血清。血清和血浆虽都是血液的液体成分,但血清是在血液凝固后分离出的液体,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许多凝血因子,与血浆成分不同。
各种动物红细胞和白细胞数 | 动物名称 | 红 细 胞 | 白 细 胞 | 数 目 (百万/立方 毫米) | 总 数 (千/立方 毫米) | 嗜酸性粒细胞 (%) | 嗜中性粒细胞 (%) | 嗜碱性粒细胞 (%) | 淋巴细胞 (%) | 单核细胞 (%) | 偶蹄目 | 水 牛 乳 牛 印度水牛 北美野牛 绵 羊 山 羊 黑 羚 羊 猪 骆 驼 单峰骆驼 长 颈 鹿 黇 鹿 | 6.00 6~8 6.54±0.77 10.10±1.43 11.60±0.67 14.00 13.50±0.76 6.88±0.09 10.00 10.80 12.40±3.4 9.59±1.4 | 8.8 7~10 9.68±1.79 8.03±1.41 7.3 ±1.2 8.08±2.51 4.43±1.29 19.6±0.84 24.0 18.1 ±2.51 13.5 ±4.2 4.69±1.86 | 10.8 2~5 6.9±4.6 4.0±3.3 8.0±2.2 1.9±1.6 0.3±0.6 3.0±0.2 8.0 6.5±3.8 2.2±2.2 5.0±5.2 | 38.4 25~30 32.9±8.74 63.8±8.0 28.0±6.7 49.0±10.7 41.7±32.2 32.1±2.8 41.5 50.6±8.4 69.6±27.4 51.6±32.5 | 0.8 <1 1.4±1.0 0.8±1.0 0.5 0.1±0.3 0.3±0.6 0.1±0.1 0.5 0.1±0.1 3.0±4.4 0 | 45.0 60~65 52.7±12.0 24.9±6.4 62.0±6.6 42.3±10.4 55.3±31.9 53.8±2.0 35.0 39.7±5.8 22.2±11.1 30.5±16.2 | 5.00 5.0 5.9±2.6 6.3±4.2 2.0±0.6 3.1±2.5 2.3±0.6 4.8±0.3 1.5 3.1±1.3 1.5±2.2 5.5±5.2 | 奇蹄目 | 犀 牛 马 斑 马 骡 | 6.99±0.56 9.00±1.2 8.30±0.6 6.20 | 11.0±4.75 8.0 8.30±1.20 7.2 | 7.1±3.2 4.3±2.4 1.5±1.0 | 52.1±32.4 52 67.0±10.0 | 0 3.4±2.6 0 | 36.5±11.8 52.6±8.7 16.8±10.0 | 2.7±1.3 4.4 3.0±1.0 | 驴 | 6.56±0.82 | 14.5±3.13 | 6.9±4.1 | 38.1±10.1 | 0.5 | 47.2±12.4 | 3.2±2.8 | 食肉目 | 狗 猫 浣 熊 | 6.80 7.50 7.32±1.18 | 12.9 ±2.4 17.4±1.2 10.9 ±4.3 | 4.6±2.7 6.9±1.75 0.9 | 61.2±14.7 58.3±7.8 66.4±16.8 | 0.1±0.1 0 0 | 29.7±6.2 32.0±5.8 29.1±15.5 | 5.0 2.8±0.8 3.6±2.2 | 海牛目 | 海 牛 | 3.62±0.24 | 9.30±1.28 | 5.2±0.2 | 56.2±15.8 | 0.5±0.5 | 34.0±16.5 | 3.1±0.3 | 兔形目 | 兔 | 6.05±0.61 | 9.79±3.21 | 1.9±1.5 | 45.2±13.1 | 3.0±2.3 | 45.3±13.0 | 4.6±3.1 | 灵长目 | 黑 猩 猩 黑面狒狒 长 臂 猿 大 猩 猩 长 尾 猴 | 4.57±0.62 4.82±0.46 5.74±0.6 4.41±0.4 4.72±0.76 | 12.5 ±5.14 10.1 ±3.27 7.82±3.27 10.7±4.78 9.45±1.81 | 2.6±3.2 1.4±1.3 2.1±3.7 2.4±2.7 0 | 63.1±16.4 53.6±15.5 46.0±19.1 59.3±17.3 65.1±4.23 | 0.2±0.5 0.4±0.5 0.5±0.9 0.1±0.4 0 | 32.8±15.3 41.0±13.4 43.9±19.5 36.0±6.2 31.7±4.46 | 1.1±1.3 3.6±2.7 2.7±3.0 1.9±2.0 2.0 | 啮齿目 | 田 鼠 小 鼠 | 11.90±1.3 8.25±0.9 | 4.4±2.0 6.33±3.72 | 4.0±5.0 1.5±1.6 | 25.0±17.0 21.0±11.5 | 0.3±0.3 0.1±0.4 | 65.0±17.0 74.3±13.1 | 5.0±4.0 2.4±2.0 | 鸡形目 | 鸡 | 3.00 | 30.0 | 4.0 | 33.0 | 4.0 | 53.0 | 6.0 | 雁形目 | 鸭 | 2.80 | 24.0 26.0 (公) (母) | 9.9 10.2 (公) (母) | 52.0 32.0 (公) (母) | 3.1 3.3 (公) (母) | 31.0 47.0 (公) (母) | 3.7 6.9 (公) (母) | 鹅 | 3.30 | 30.8 | 3.5 | 36.5 | 2.0 | 54.0 | 4.0 | 食虫目 | 猬 | 5.03±0.35 | 3.27±1.69 | 3.0±1.0 | 69.3±4.5 | 0 | 24.0±5.0 | 3.7±0.6 | 鳍脚目 | 海 豹 | 5.04±0.41 | 10.6 ±3.06 | 2.8±2.7 | 65.0±8.0 | | 19.0±8.0 | 0 | 鲤形目 | 鲫 鱼 泥 鳅 | 2.27 2.46318 | 38.6 24.276 | 0.7 | 60.4 | 0.1 | 31.9 | 6.5 |
血液的理化特性 红细胞内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红色。健康动物血液比重约在1.05~1.060之间。红细胞比重最大,白细胞次之,血浆最小。血液粘滞度约为水的3~5倍,主要决定于所含的红细胞数,其次是血浆蛋白质的含量。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约为300毫渗透压单位(mosm),在37℃时,相当于7.6个大气压,即5 800mmHg。在总渗透压中,由血浆蛋白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只有20~30mmHg,其余的为晶体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血浆的胶体渗透压虽然很小,但对于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分布极为重要。因为晶体物质的分子较小,能自由出入毛细血管壁,所以组织液与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而血浆蛋白质分子很大,难以透过毛血细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能够对血管内外水的出入起调节作用。血液的pH为7.35~7.45,出生后几日内的初生动物血液pH为6.5~7.0。 血液的功能 运输氧、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 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参与神经、体液调节和凝血作用; 清除侵入体内的细菌、异物和细胞碎片,产生抗体参与机体的免疫过程等保护功能。 各种动物红细胞和白细胞数(见表)。 血液Xue ye由有形成分——血细胞和无形成分——血浆组成。约占人体体重的8%。 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 总称为体液, 占体重的60—70%。其中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 叫细胞内液。小部分存在于细胞外,叫细胞外液,它包括血浆、组织间隙液(组织液),淋巴液和脑脊液等。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生理学上常常把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素(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 保持相对恒定。 血浆约占全血体积的55%,其中水分占91—92%,蛋白质(称为血浆蛋白质)占7—8%,其他还有无机盐、胆固醇、尿素等。由于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不停地流动,故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成分,当机体出现某种疾病时,血浆中的一些理化因素常出现异常,这是临床诊断的依据之一。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呈圆盘形,中间薄,边缘厚, 约占全血体积的45%。成熟的红细胞无核,细胞内含血红蛋白, 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含量, 正常成年男子为4.0—5.5×1012个/升; 女子为3.5—5.0×1012个/升。血中红细胞含量过低时,表现为贫血。白细胞无色有核,为圆球形,其体积较红细胞大,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的防御。正常成人血中白细胞数为4—10×109个/升。被细菌感染或白血病患者血中白细胞含量较高。血小板无完整的细胞结构,体积小,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正常成人血中血小板为100—330×109个/升。若血小板减少则止血时间延长。 
1.红细胞 2.嗜酸性粒细胞 3.单核细胞 4.淋巴细胞 5.嗜碱性粒细胞 6.中性粒细胞 7.血小板 人体血细胞涂片 各种血细胞的寿命不同, 其中红细胞约为120天,白细胞较红细胞短,血小板最短仅几天。正常情况下血细胞的生长与破坏是相对平衡的, 血细胞数目保持相对稳定。血细胞生成的主要部位是红骨髓。幼儿期, 几乎全身骨髓都具有造血功能。7岁以后, 长骨骨干中的红骨髓仍具有造血功能。但长骨骨骺、扁骨和短骨中的红骨髓终生保持造血机能。若红骨髓造血功能减弱,或造血原料缺乏,将影响血细胞的生成(缺乏维生素B1 2、叶酸、铁或蛋白质等,红细胞生长将发生障碍,致使血中红细胞数目减少, 引起贫血)。 血液的主要功能是:❶运输(如运送氧和养料)。 ❷维持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 (如血中具有能中和酸和碱的物质, 它们在一定范围内缓冲血液的酸碱变化)。 ❸防御和保护(如参与免疫和止血、血凝反应等)。 血液流动于心脏和血管内的液体,呈红色,不透明,有一定的粘稠性,比重为1.050—1.060,pH值为7.4。主要成分为血浆、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血液内含有各种营养物质、激素及酶类等,对调节体内代谢,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硷平衡,增强免疫及防御机能均有重要的作用。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均可引起血液在量和质方面的改变,故血液检验在临床上有很重要的意义。参见“生物”中的“血液”。
血液流动于心血管内的不透明的红色液体。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成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内含各种营养成分、无机盐类、氧、激素、酶、抗体和代谢产物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等作用。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故血液检验是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血液是结缔组织的一种类型。是在心血管内循环流动的液体。新鲜的血液呈红色,具有一定的粘稠性。由血浆和有形成份组成。血浆为淡黄色液体,含大量水份,无机盐及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等。有形成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具有携氧及二氧化碳的功能,各种白细胞具有防御保护和免疫功能,血小板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 血液是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的红色液体,具有一定的粘稠性,约占成年人体重的7~8%。血液的比重为1.050~1.060,酸硷度(即pH)为7.35~7.45,渗透压相当于0.9%的氯化钠溶液。血液是由液态的血浆及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血细胞和血小板常合称为血液的有形成分,占血液容积的40~45%,血浆占55~60%。血液在循环中具有运输和防御等重要功能。血浆是微黄色透明的液体,其中水占90%,其余10%是蛋白质、糖、维生素、激素、脂类和无机盐等。血浆蛋白质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系蛋白、激肽系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血凝系各种因子蛋白。这些蛋白对免疫、血管扩张、血液凝固和溶解等有重要作用。血凝时,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析出的液体称血清。血液中各种血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称血象。血象随个体的年龄、生理状况、居住的海拔高度而差异。患病时血象常有显著的变化,故查血象是了解人体生理状况及协助诊断的重要手段。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成年男子约有420~550万个,女子约为400~500万个;白细胞约为5,000~9,000个;血小板约为10~30万个。人居住在高海拔,氧气少的地区,其红细胞数增多,体力劳动时白细胞数增多。 血液blood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的不透明红色液体。由血浆和有形成分所组成。味咸腥,黏滞度约为水的3~5倍。密度约1.050~1.060 mg/L,并维持一定的酸碱度(pH7.4左右)、渗透压(约300 mOsm/L)和各种离子的浓度等。有形成分约占血液容积的40%,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心泵的推动下具有运输物质、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保护机体及参与神经体液调节等功能(见“血浆”)。 血液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8%,或相当于每1kg体重60~80mL(男子平均每1kg体重有75~80mL血液,女子平均每1kg体重约70mL血液),其中血浆量为40~50mL。血液的相对密度约为1.050~1.060,血浆的相对密度约为1.025~1.030。正常人血浆的pH值约为7.35~7.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