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谢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50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后被萧遥光诬陷,下狱死。在永明体作家中成就较高。诗多描写自然景色,表现政治上不得志的苦闷和消极情绪。善于熔裁,时出警句,风格清峻。后与谢灵运对举,亦称小谢。原有集,已散失,后人辑有 《谢宣城集》。 谢朓464—499Xietiao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他出身望族,家世显贵,又勤奋好学,颇有美名。他先后做过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随王萧子隆的文学、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世称“谢宣城”。后因不愿参与始安王萧遥光篡夺帝位的阴谋而遭诬陷,死于狱中。谢脁是南朝齐的代表作家,是竟陵王萧子良的“竟陵八友”之一,也是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和沈约、王融等共倡“四声”“八病”之说,并将其运用于诗歌创作,对近体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观朝雨》等均为名作。他洗尽了诗中的玄言和佛理,写景生动,情景交融;语言精美,对仗工整;流畅和谐,情味隽永,形成清逸秀丽的诗风。他是齐、梁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陈祚明称他为齐、梁“首杰”,黄子云称他为永元之“冠冕”。他的诗对唐代近体诗及唐朝一代诗风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辞赋和散文成就虽不如诗,但也多有可称道之处,但都表现了向骈体过渡的明显趋向。有《谢宣城集》传世。近人郝立权有《谢宣城诗注》。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曾任宣城太守,又称“谢宣城”。官至尚书吏部郎,为萧遥光诬陷死。长于五言诗,以山水诗最为出色,风格清新秀丽。亦有直抒政治抱负之作。注重声律,为“永明体”重要作家。沈约说:“二百年来无此诗也”。后又为李白、杜甫所推重。原有集十二卷,逸集一卷,已散佚,明人辑有《谢宜城集》。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骠骑咨议、中书郎、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后被萧遥光诬陷,下狱致死。世亦称之为谢宣城。原有集12卷,逸集1卷,已散佚。以诗名世,或与谢惠连、谢灵运并称“三谢”,或作为“小谢” 与“大谢”谢灵运对称“大小谢”。他善写山水风光,是继谢灵运之后的重要山水诗作者。其诗风格清丽秀美,时出名联警句,绝少玄言成分。《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为其代表作,诗写春江景色,中含乡国深情和岁时慨叹,“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一联,尤为李白推崇。另有一些模仿南朝乐府的小诗,玲珑纯净,耐人寻味,而且注意了对仗音节,颇似唐人律绝,对唐代近体诗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齐明帝(496年~498年)时官至尚书吏部郎。后被萧遥光诬陷,下狱死,年36岁。在永明体作家中成就较高,其诗题材虽窄,多忧生之叹,但善于熔裁,意境新颖、风格清俊。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成为永明体开创者之一。因受谢灵运影响较深,也以山水风景描写见长,人称“小谢” 。其诗具有唐人气息,对五言诗律化影响极大,颇为李白、杜甫所推许,李白称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杜甫说: “谢朓每诗堪讽诵” 。说明谢朓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谢宣城集》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