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占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占卜分类:【传统文化】 迷信活动之一。巫师利用自然的、机械的或人为的工具和方法,向神询问过去或将来人事及其他事物的结果,并根据所使用工具上显示的兆文、信号等,判断吉凶祸福。我国古代的占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用龟壳,一是用筮草。通常占卜包括3个因素:问卜者、占卜者、占卜工具和材料。具体占卜方式和使用的占卜工具或材料,因时、地和民族而异。 以自然界某些事物、现象的兆示和人体某些生理现象预测前因后果的活动,迷信色彩浓厚,旧时流行于全国各民族中间。占,为视兆而判吉凶; 卜,以火灼龟壳视其裂纹形状来测祸福,通称占卜。占卜之俗源远流长,殷甲骨文有较早的占卜记录。《周易》是最早记载占卜方法的专著。后世关于占卜之术名目、方法很多,如六壬、文王课、骨卜、奇门遁甲、梅花易数、求签、测字、扶乩、圆梦等。清胡煦《卜法详考》卷四记载占卜方法尤详。古代曾设专司占卜的官职,以占卜决策政事。如《周礼?春官》载:“占人”之职专习蓍龟之卦兆吉凶,“卜人”则助太卜、卜师行事。古代占卜官职分工颇详,如占天、占地、占星、占月、占年、卜岁、卜世、卜士、卜战、卜宝、卜地、卜老、卜嗣、卜名、卜妻、卜戒、卜祝、卜食、卜候、卜宰等,名目繁多。此俗至今仍未绝迹,民间不时见之。【占家】 以司马季主为代表的日者,把《周易》看成是占算时日、预测祸福的方术,褚少孙补《史记》,称其为“占家”。当时的占家,还有五行家、堪舆家、丛辰家、历家、建徐家、天人家、太一家等。关于他们的著作,《汉书?艺文志》列入《术数略》。其中以《周易》讲占术的,属于术数,以区别于汉代经师和学易解易的著作。在汉人眼里,对《周易》的研究有学和术之分,以《周易》为占术者,受到学者们的轻视,但在民间却十分流行,属于汉易中的一个流派。此流派同封建迷信关系十分密切,在理论上并无什么建树。由于这些占家以卦爻象和阴阳之数占算时日吉凶和鬼怪灾异之事,其解易的风气,可归于象数一派。 占卜,是利用自然或人为工具及方法,向鬼神征询将来或过去的人事结果,并根据卜具所示信号判断吉凶祸福,之后根据得来的信息作为行动指南。云贵高原上许多民族的占卜还有决断为何鬼致病,以及采用何种祈禳法。 云贵高原上汇集了越、蛮、氐、羌、濮、僚诸系统民族后裔,以及他们的文化。这些文化又在交融、相互吸收。如吸收越人的鸡卜、氐羌的骨卜、苗瑶的草卜等。 1.鸡卜 在布依、侗、水、苗、佤、彝、羌等民族中发现。尤其是鸡骨卜文献记载中似乎始于越人。《史记?孝武本纪》:“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天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焉。”鸡卜又分骨、蛋、眼、血等。 (1)鸡骨卜:有事吃鸡时,留下两只肋骨,剥去皮肉,上下不能倒置,将竹签往肢骨小孔上插,然后作出解释。布依族对于小孔相对,不分岔,认为吉利;不对孔,则根据主家之需作出解释,如有关诉讼方面,左肢孔高或多于右肢孔,说明主家会胜诉。哈尼族则刺上竹签之后根据“相多寡顺逆之形,以占吉凶”(嘉庆《临安府志》卷十八)。 佤族的卜式最丰富,过程也较复杂。左右两股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表示,如左骨上为鬼,下为祖先,右骨上为别人,下方为自己。插好竹签之后,卜释共有16种。 (2)蛋卜:水族蛋卜方法是鬼师对蛋念咒后,用树炭在蛋壳上作画,煮熟之后用刀截去一半,去掉壳,即可从蛋白中的阴影黑点及蛋白薄的那一面属于何方来判断吉凶或某鬼神在作祟。彝族蛋卜常用于问候疾病或家门亲戚外出未归,不知生死时。白族蛋卜分生熟两种,以蛋白无黑点、颜色判断凶吉或什么鬼神作祟。 (3)眼卜:黔东南苗族为事吃鸡时,在煮熟之后便可以看鸡眼开闭是否相同判断凶吉,全开或全闭皆吉,一只开一只闭则凶。 (4)血卜:侗族建筑新房或立大门时,木匠用斧头砍掉鸡头,如果血流如注,表示大吉,意味开门见红,以后主家生活越过越火红;如果血少或鸡还活,则属凶,要另外选地基或重修大门。 (5)头卜:普米族杀鸡后扒倒头皮,以鸡头骨上的沟缝为界,右代表主人,左代表客人。明亮为吉,黑光为凶。彝族仅视头盖骨的颜色,洁白为吉,有红点为不好,有黑点要死人。 (6)舌骨卜:鸡舌根处有三股脆骨,两边长中间短而弯曲。普米族视中间一根,向内弯为吉,向外弯为凶;两侧内卷为吉,外卷为凶。 (7)爪卜:普米族把鸡煮熟后,鸡爪抱团视为吉,伸开为凶。 (8)翅卜:普米族视翅膀骨内,油多为吉,油少为凶。 (9)舌根卜:德昂族以鸡舌根韧带的曲直为卜,曲状为吉,垂直为凶。 (10)舌卜:德昂族看鸡舌头上三股叉的位置,左叉代表主人,右叉为客人,中间为证人。中叉向左则主人吉,向右则客人吉。 鸡成为卜具,也许因为鸡是常养的家禽。鸡报晓也为人们所迷惑。佤族养鸡的目的不主要是食用,而是作为祭祀和占卜之用。 2.兽骨卜 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北方发现的骨卜最早。在东夷、契丹、蒙古族以及云贵高原上的羌、彝、纳西、普米等民族都有用牛、羊或其他兽、畜的肩胛作卜具。商人的龟、胛占卜都钻凿浅穴之后在火上灼烧,再从背面视其裂纹判断吉凶。云贵高原藏缅语民族的骨卜存有古风。 彝族毕摩占卜时多用羊胛骨,也用牛或猪的肩胛骨。胛骨为平时宰牲时特意留下来的。占卜时,先由问卜者说明目的,然后毕摩念咒,把羊胛骨擦干净,准备火种和艾绒。咒毕,把搓成颗粒的艾绒用唾沫粘在胛骨上,然后用火镰取火点燃艾绒,烧到胛骨之后便出现占兆。释兆时把胛骨灼处分为四方:上为外方,下为内方,左为己方,右为鬼方。如果左或下的裂纹长且直为吉,否则为凶。 贵州彝族用羊胛骨占卜时不经烧灼,只是迎太阳光看骨纹上的纹理以判凶吉。 纳西族的骨卜见《维西见闻记》:“其卜也,炉焚柴香,再拜取骨置炉上,视以谋,炙灼阅时,反骨裂纹直者为吉,三叉文明而有理者次之,乱者为凶。” 道光《茂州志》卷一记羌族的“炙羊膊”方法:“取羊膊,以 炙之,验纹路,占一年吉凶,日炙羊膊。” 哈尼族用鹿下颌骨作卜,不灼烧,而是看有多少孔眼,在孔眼上插竹签,视签的曲直定凶吉。这种方法与鸡骨卜相同了。 3.草卜 《离骚》有“萦蔓茅以筵箐合,命灵氛为余卜”之句。王逸注:“楚人结草折竹以卜日箐。”看来“结草”以卜,不同于“蓍卜”。苗族的草卜与楚人的结草以卜似有渊源关系。 湘西和黔东南苗族的草卜方式相同,说明苗族草卜历史悠久。草卜的方法是用九根糯米草,让一根代表自己和自己的意愿,然后左手握住九根草的中间,右手任意把两头的草两两结捆在一起,念咒之后打开,根据咒语、愿望和草的连接情况,可知占卜结果。 4.手卜 怒族行手卜时,伸直右手,以大拇指和中指从左手静脉处向左手中指移动,边移动边念鬼的名字,如果右手中指恰好与左手中指重迭,此时念及的鬼,卜问的事则属于此鬼纠缠。佤族手卜方法是以手测量定凶吉,仅用于问卜小事。 5.刀卜 在白族、傈僳族、怒族等民族中流行。白族把镰刀用细麻线拴住尖端和槽端,鬼师两手用三个指头(拇、中、食)提绳中段。不动则吉,摆动则不吉。或者是念到哪个鬼神时刀动,则定该鬼缠身。怒族刀卜方法稍有不同:把绳子系在刀柄上,用左右手拉紧绳子向前后方向摇动,边摇边念鬼名,如果刀子不是向前后而是向左右摇晃,则说明被鬼咬住,念到哪个鬼,则卜知是它缠住。 云贵高原上还有贝壳、猪肝、牛肝、珠子、酒、苦胆、菌、羊毛线、米等,也用作卜具。 旧时迷信活动。依据天体、气象、人体、物象等各种兆象判断吉凶为占; 以火灼龟壳视其裂纹形状预测祸福为卜,通称占卜。流行于全国各民族中。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占卜记录。《周易》最早记载了占卜方法。清代胡煦 《 卜法详考》四卷,记载占卜方法甚详。古代曾设专司占卜的官职(见《周礼》)。后世占卜有六壬、文王课、奇门遁甲、卜卦、测字、揣骨、扶乩等,方法名目繁多。此俗在少数偏远落后地区仍未绝迹。 旧时甘肃村民另一类重要的巫术形式。占卜范围极广,占天星、占日月、占地煞、卜婚姻、卜官运、卜福寿、卜财……甘肃村民的主要占卜之法有卜卦、算八字、风水卜、金钱卜、抽签、冰占、鸡卜、拆字、竖筷卜,等等。其中,抽签为最普遍的占卜方式。在神庙里备一捆竹签,有的只写号数,另备与号数相同的卦语或诗句;有的直接在竹签上写上卦辞。求签者先向神灵祈祷布施,然后拿起装竹签的签筒,乱摇几下,抽取其中快要落地的一支。如若属编号的签类,依其号数找出另备的卦语,再解其详。农村的卦签大都没有复杂的卦辞,而只写“上上大吉、上上中平或下下中平”之类的卦辞。然后随意说三云四。占卜后,可根据凶吉结果,进行保喜、禳除的仪式。如竖筷卜,家有病人,以为染了“冲气”,魂不附体。于是找来一碗清水,三根筷子,另备少许饭菜,口念“渴神饿鬼你走开,娃娃的魂烟快快来”,然后把三根筷子上头拼拢,下头插入清水碗里,或将一根横在碗上,两根跨于其上,看能否站住。如能站住,认为得了神的保佑,于是把饭菜放入清水碗里,泼在大门口,表示送走了渴神饿鬼,病人就得救了。 在桂西南的靖西县,渠洋、大道、岜蒙、旧州等乡镇的壮族青年,每到八月十五月亮升起来时,便竖起朝天香,在月光下围成一圈坐下,让一个姑娘坐在中间扮月姑。扮月姑者用中指压住自己闭上的双眼,不停地旋转头部,其余的人在领唱者领唱下,不断地唱邀月姑下凡的歌。当扮月姑的姑娘唱“人间好风光”时,便认为月姑已请来了。然后众人与月姑对歌,问答四季农活、风景名胜、历史名人等,有的甚至还借月姑作媒介,谈情说爱。壮族的其他地方也有这样的习俗,但稍有差异。如在德保县,人们认为住在月宫里的是月哥,因此,八月十五是请月哥下凡对歌。在田阳县,民间传说嫦娥有七个女儿,中秋节时可请一对下凡唱歌,俗称召月娘。毛南族及仫佬族等也有类似的习俗。毛南族称这种活动为“野敬”,活动在八月十四、十五、十六三个晚上举行。仫佬族将这种活动称为“夜禁”,大多在溪边举行,活动方式与壮族相似。 瑶族中秋节的占卜活动,与上述民族不同。桂西布努瑶民间传说很古很古的时候,创世大神密洛陀派开山造地神卡亨,治山治岭,好久得不到消息,便派神鹰去寻找他的下落。神鹰在密罗依堂山顶见到卡亨正挑山担岭,便大声地喊:“卡亨大哥,你辛苦了!”卡亨一惊,山岭从肩上滑了下来,在地上生了根,再也扛不走了。卡亨大怒,他指责神鹰:“我搬山围场,你却来这里多嘴多舌,如今山岭不走了,穷山恶水都留给了后代,你该当何罪?”说着,一把抓住神鹰,把它关进了岩洞里。后来神鹰设法逃了出来,在密洛陀跟前告了卡亨一状。密洛陀让神鹰用斧头作嘴,用勾作脚爪,捉拿卡亨。神鹰用计捉住了卡亨,把他也关进了岩洞里。密洛陀的小女儿纺织女神花密不相信哥哥会做错事,偷偷去看望哥哥,给哥哥送饭。神鹰知道了,将花密夹死在暗栅里。花密是在桂花飘香的秋天死去的,死后葬在月亮里。中秋的月亮因此而最明朗,因为它是花密的灵魂吐的清辉。中秋的晚上,花密还显灵将人间的祸福告诉密洛陀的子孙,因此瑶人在中秋节之夜,家家结伴到附近的高山上看月出,占卜吉凶祸福。民间认为,看到月中的阴影像一个人扛着织布机或瓦缸,便是吉利;若像抱猪槽或扛棺材的样子,便是凶兆。这时,在回家的途中随手偷一些路边的瓜果或别的什么东西可以化解:偷得豆类小吉,偷得瓜类中吉,偷得舂杵大吉。但若被人发现,就在劫难逃。可主家被偷时,往往都视而不见,他们认为,舍点东西给人消灾脱难,将功德无量。 远古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以为常有各种超自然力在起作用,于是用各种占卜的方法,企图预测吉凶祸福。最早用龟卜,以火炙龟背,以所得纹形卜吉凶(后亦有用牛、鹿之肩胛骨为之者)。同时也应用蓍草占卜,继而有钱卜、签卜、岁卜、梦卜、物卜等方法。 古代之龟卜,因龟难得,早已消失,代之以牛鹿的肩胛骨。吉林古时特别在少数民族中使用过兽卜,即用牛、鹿或猪、羊的肩胛骨炙成纹络,以炙纹的指向形态卜吉凶,今在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和赫哲族中尚有保留,吉林省各族已失传。 钱卜在我国著名典籍《周易》中所示的卜筮方法是用蓍草摆六爻卦象。此法早已消失,唐宋以后代之钱卜。钱卜流传至今,吉林普遍用之。通常是用三枚(有说六枚者,不确定)制钱或硬币放在竹筒或手心中,振摇之后,撒在案上看其字、背,一般不是全字、全背,就是二字一背或二背一字。然后从下往上记其字、背。如此振动六次,形成六爻,依其字、背数目和次序,确定其属于《周易》六十四卦中的某一卦,再配以六亲和干支,按五行生克的关系附会人事,预测吉凶祸福。天干、地支是众所周知的,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亲”为卦象所示的六种预测栏目,内容为父母、官鬼、兄弟、子孙、妻财五项,借以此附各类社会事物,与六爻配合,判断吉凶。五行为“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生克的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或者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以钱或卦的基本方法,即是以某一卦象用六亲和干支的序列定其归属,再用五行生克的道理,加以说明,得以卦象预示的结果。 签(帖)卜求签、抽帖是简单的占卜形式。过去多在老君庙、关帝庙求签,以为此处求签灵验。签是竹制的,有上上、上、中、下、下下五种。将抽出的签按号码找出释词(多用韵语),即辨吉凶。有的模棱两可,带有神秘性,可从多方面理解。抽帖的帖是纸做的,呈长方形,上写固定内容(不外求官、求财、求学、求婚、求子等)和词句,用以解释吉凶。也有的用黄雀抽帖,将命运委诸受过训练的灵雀,以期趋吉避凶。 岁卜岁卜在吉林境内农村普遍流行,用以占岁时气象和农事之丰歉。如“瑞雪兆丰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大旱不过一月十三”,这些具有农谚性质的岁卜,都带有一定的科学性,可以说是生产经验的总结。长春附近各县还有“龙凤日”之说,认为一年有四个龙凤日,这四个龙凤日如是晴天,无风无雨,太阳普照,则一年的年成一定好。第一个龙凤日是农历正月二十五,此日是填仓日,如此日万里无云,天气晴朗,则以后的三个月,日日都好,庄稼保种保出,苗齐苗壮。第二个龙凤日为四月二十五,如这天天气好,不刮风不下雨,则以后的三个月雨水足,庄稼长势好。第三个龙凤日是七月二十五,如这天天气好,不刮风不下雨,则以后的三个月天天好,旱涝保收,所谓“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十月二十五为第四个龙凤日,这天天清气爽则一年风调雨顺,可望丰收。 此外吉林省正月前十日都有所主,有“一鸡、二鸭、猫三、狗四、猪五、羊六、人七、马八、九果、十菜”之说,认为这些日子属于某一生物的生产日,此日天气晴朗有利于生长发育。“初一为鸡日,初七为人日”早见于《荆楚岁时记》,流传至东北,适应地理条件,有所改变,至今已为各族所接受,成为岁卜形式之一种说法。但类似“龙凤日”的岁卜内容没有什么科学性。还有正月十五挂灯笼,以灯笼的明暗象征吉凶,所谓“灯笼亮,人丁旺;灯笼红,有怨魂;灯笼灭,不见月。”那就更明显地带有迷信色彩了。 梦卜吉林省民间征兆信仰中,最普遍的预测是梦卜。梦卜又叫卜梦、占梦、梦兆。对梦境进行破解,谓之圆梦。俗话说:“梦是心头想”,“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的形成有一定生理和心理根据。圆梦,通常以类比推理方法解释梦兆,分正梦、噩梦、思梦、喜梦、惧梦等六类。释梦的民俗内容很多,大皆符合趋吉避凶的民俗心理。释梦的一般规律则是梦境与现实相反。吉林诸地皆认为梦见喜事必有悲声,梦见死人装棺材,必得宝财,梦得钱,寓灾祸,梦失金必得福,梦白为喜,梦红为凶。梦黑得物,梦鱼吉利,梦猪大凶。梦日入怀,或石入怀,生贵子。梦大雨倾盆,家道大兴。梦掉大牙遭父母丧,梦女孩为吉,梦男孩遇小人(这正是重男轻女的反意)等等。还有其他遇奇梦用象征性的解释方法,根据梦者的心理状态,随机应变也偶得其解。但这是一门很深的心理学上的内容,民间多不求甚解,而只据旧说推测吉凶,难免落入迷信窠臼,且亦多不应验。 物卜民间也有用立鸡蛋、立筷子、手举斧子等方法预卜某种事物的倾向性。鸡蛋、筷子以其难立,万一立住,手举斧易伤人,万一不伤,即认为有神判其事,以为神断。与此相似,观察某种动物的形态声音,也可以预知事物的吉凶,如“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夜猫子叫,凶事到”,“喜鹊喳喳叫,必有喜事到”,“麻雀闹喳喳,家宅防火烧”,“母鸡打鸣,家有死人”,等等。总之,认为违反事物正常规律的现象,或听乌鸦鸣叫都是不吉利的;而形象美丽、名称好、叫声也好的禽鸟,则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占卜的形式主要是求签问卜。过去山西的寺庙多,神殿内都有神签,家中若遇久病不愈、天灾人祸、前途不定、婚姻难成等,常到神庙中抽签问卜,上香布施后,跪在神案前,默祷许念,然后手摇签筒,将最先跌落的那支捡起看上面所写上中下字和注释,便知所问之事。签上所写,多为模糊语句,模棱两可,让人既有畏惧又有希望,迎合了人们祈福畏祸,趋吉避凶的愿望,受到一些人的笃信。 鄂伦春人的占卜有骨卜、树枝卜、枪卜三种。骨卜。用火灼狍的肩胛骨,看骨上的裂纹来预测吉凶。树枝卜。先选一“人”字形木杈,在“人”字形木杈上绑一横木,变成“大”字形,再用柳条编一个圆片绑在“大”字头上,这样就成一人形。然后把小孩的衣服穿在木架上,看上去似大头娃娃,称其为笊篱姑姑,故用此占卜的方法叫笊篱卜。占卜时,由两个妇女进行,每人手里拿一个笊篱姑姑。若为孩子的病问卜,口里就念叨有关的神,求其保佑早日痊愈,如笊篱姑姑的身体向前伏,病很快就会好;如向后仰,病不能马上痊愈。枪卜。卜者盘腿而坐,右手抓枪柄末端,枪筒前端绑一把猎斧,置于枕头或衣物上,卜者探问病人触犯了哪位神灵,问一位神,试举一次枪,问不对枪就抬不起来;问对了,枪就能抬起来了。 手拿鱼的下颏骨向上扔,同时,在嘴里说新昆都,牙如向上时,说都普斯,同时用拳打五次。如牙向上时,就认为有福气,能打到野兽,相反则不利。行猎时,如遇见别人放在棚上的野兽颏骨掉在地下时,拿起来向上一扔,扔时要随便叫出一种野兽的名字,如鹿、犴、狍子等,他们认为说鹿时牙向上的话,就能打到鹿,牙向下时认为打不到鹿,故找别的野兽。鄂温克族的萨满以羊的肩胛骨占卜,将肩胛骨投入火中以求预言,根据肩胛受热所发生的裂纹占卜吉凶。 居住在黑龙江的汉族,其占卜信仰习俗既有其独特的代代传承,也有和兄弟民族相互的影响和交融。例如,赫哲族中传承的蛋卜、筷卜,在黑龙江的汉族中也在传承,占卜方式也基本相同。在汉族中,古时巫觋就用蓍草做卜具。蓍草高两三尺,叶细长,花淡红色或白色,巫觋取其梗为人占卜。有趣的是在赫哲族中,也传承着蒿草卜。其占卜的方法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这天,日出之前,巫师朝东向走49步,每走一步取蒿草秆一截,长度与筷子相近,取回后,用火把蒿草秆的一端烧焦。为人占卜时,巫师要把49根蒿草秆双手握紧,高举近额,然后,把蒿草秆随意分夹在左手的四个手指中间,夹好后放下左手,用右手先取左手第一指间的蒿草秆,成双成对的放在右手里,如所得的蒿草秆为偶数,便取尽为止,如是奇数,到最后要留三根不再取,其余三根指间蒿草秆如上法取出和存留。然后,照前法把取出的蒿草秆进行分配。如此进行三次,最后数四个指间三次所余的蒿草秆,视奇数为吉,偶数为凶,特别视数少的三、九、十五为上吉。这里就透露了兄弟民族间相互影响的信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