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句丽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89 高句丽

中国东北古代民族,亦作高句骊。来源于秽、貊、扶余。文献及《好大王碑》记载,其始祖朱蒙(亦作东明或邹牟)出自北扶余王室,于西汉末年(公元前37年)建高句丽区域政权,亦称高句丽国,初居于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五女山城址)后居国内城(今吉林集安)。汉武帝时置玄菟郡,属县有高句丽,以族名县。东汉光武帝建武8年(32)高句丽王遣使朝贡。至北魏太武帝始光4年(427)高句丽迁都平壤,成为朝鲜半岛三国之一。北齐废帝乾明元年(560)封其王为高丽王,是朝鲜半岛高丽王朝之始。高句丽族在许多方面兼有秽貊、扶余特点。语言属秽貊语族,接近蒙古语族。无文字。社会发展处于奴隶制阶段。经济以农业为主,兼事捕鱼狩猎采集野果。手工业有冶铁、制陶、纺织等。善酿美酒,与中原贸易频繁。重视丧葬,用石块砌墓。信奉鬼神,相信万物有灵,十月祭天,官民同祭。

高句丽Gaogouli

古朝鲜族的一支貊人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的古国。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发兵攻打朝鲜,在朝鲜北部建立乐浪等4郡。高句丽在反对乐浪的斗争中兴起,于公元前32年(西汉元帝建昭2年)建国,创始人名高朱蒙。高句丽与后来在半岛南部立国的新罗、百济形成600多年的对峙局面,史称三国时代。王莽曾向高句丽征调军队,攻打匈奴。高句丽不断向南发展,4世纪初占领乐浪郡。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从此深入半岛北部。598年进犯辽西,被隋军击退。612-614年,隋炀帝三侵高句丽,均以失败告终。高句丽长期奉行联合新罗反对百济的政策,致使新罗夺取富庶的汉江流域,经济和军事力量加强。642年大将泉盖苏文发动政变,杀死国王,立王侄为王, 自称“莫离支”(相当于唐朝的兵部尚书兼中书令),并改变政策,联合百济反对新罗。新罗向唐求援。660年新罗和唐朝联军灭百济,668年灭高句丽。唐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直接统治原高句丽和百济地方。关于高句丽以及新罗、百济的社会性质,在朝鲜和我国史学界历来有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种说法,至今没有定论。

高句丽

又作“高句骊”。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名与国名。建国于西汉末年,在今浑江和苏子河一带。其祖出于扶余。后强盛,与鲜卑争占东北地区。427年迁都平壤,成为朝鲜半岛三国之一——高丽王朝。


高句丽

见“中国历史地名”中的“高句丽”。


高句丽

又称“高句骊”、“句丽”、“高丽”。古国名。兴起于今鸭绿江及其支流浑江流域一带。相传公元前37年为朱蒙创立。公元3年建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城东)。公元313年美川王乙弗合并乐浪郡(治今朝鲜平壤市南大同江南岸土城洞。一说即平壤市)辖地,形成朝鲜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427年迁都长安城(今平壤市)。

高句丽

东北古族名、国名。又作高勾骊,属貊族系。其名始见于汉武帝时,所设玄菟郡下有高句丽县,因族得名,居地在今浑江和苏子河一带。传说,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前37),夫余国王子邹牟(又作朱蒙或东明),为躲避夫余王的加害,率领一支夫余人南迁卒本川 (今辽宁桓仁一带),与当地貊人结合,筑纥升骨城,建立了卒本夫余,后改称此名。不久,迁都国内城(今吉林集安)。主要由“五族”,即桂娄、涓奴、绝奴、顺奴和灌奴等五部组成。先后征服了周边的貊部落, 并不断向外扩展。其领有的地域,两汉时在辽东东部,北邻夫余,东界沃沮,南接朝鲜。随着血缘关系的解体,“五族”组合的格局渐被行政区划的五部,即中部(黄部)、西部(右部)、北部 (后部)、东部 (左部)、南部(前部)等五部所代替。政权机构,国王之下设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雏加、主簿、优台丞、使者、皂衣先人等官职。初分为八级,后来增为十二级,即大对卢、太大兄、大兄、小兄、意侯奢、乌拙、太大使者、大使者、小使者、褥奢、翳属、仙人,还有内评、外评、五部褥萨等。由于居地多河谷盆地和台地,土地肥沃,故以农业为主,还从事渔猎和采集。手工业相当发达。其风俗,人喜歌舞,善于“藏酿”,讲究衣着,重厚葬,还保留有从妻居的遗俗。还在建国之初,就接受了“故汉印绶”,与西汉王朝建立了隶属关系。王莽篡权,倒行逆施,更其名为“下句丽”,曾激起高句丽人的反抗。东汉建武八年(32),遣使朝贡,臣属东汉。后来,逐渐强盛起来,多次袭扰东汉辽东、玄菟二郡。至灵帝建宁二年(169),玄菟郡太守耿临讨之,其王伯固降服,“乞属玄菟”。汉魏之际,与割据辽东的公孙氏对峙。魏明帝景初二年(288),司马懿讨公孙渊,其王位宫派兵数千相助。不久,却发兵袭扰,魏遣幽州刺史毋丘俭先后两次讨伐之。西晋以后,与崛起辽西的慕容鲜卑对抗,双方争夺辽东。公元404年,乘中原战乱之机,发兵袭取辽东。南北朝时,归附北魏,屡受封敕。于北魏太武帝始光四年(427)迁都平壤,成为当时朝鲜半岛三国之一,与新罗、百济争雄。隋唐统一中原后,皆致力收复辽东等地,多次发兵讨之。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在唐朝与新罗的联合进攻下,都城平壤陷落。

高句丽

中国古代东北民族名、国名。亦作“高句骊”。建国于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属汉玄菟郡。公元2世纪,发兵侵扰汉辽东、玄菟2郡,被打败后归辽东郡管辖。其活动地域在辽东东部,南接朝鲜,东连沃沮,北邻扶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多与周围政权发生征战。427年,迁都至平壤,成为当时朝鲜半岛三国之一。560年,其王被北齐封为高丽王,从此称高丽。即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

高句丽

亦称“高丽”。中国古国名。即“古高句骊”。《周书·王会解》作“高夷”。《汉书》作“高句骊”,略称“句骊”。《魏书》作“稾离”。在今辽宁新宾县兴京老城附近。建国年代未详。后为卫氏朝鲜所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