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 畜禽粪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二) 畜禽粪便1950年, 上海生猪饲养量仅46.4万头, 1959年超过了200万头。早期的畜禽由农户饲养, 所产畜禽粪尿是农田的重要肥源。1988年,上海实施 “菜篮子工程” 计划, 兴建了大批畜禽场。1993年, 郊县饲养奶牛5.86万头, 猪609万头, 蛋鸡805万羽, 蛋鸭663万羽, 肉鸡10 304万羽, 肉鸭1 670万羽, 年产畜禽粪尿695.42万吨, 含总氮4.49万吨、总磷1.36万吨, 产生化学耗氧量达31.89万吨。开始出现了农田季节性需肥与畜禽特续性产粪的矛盾, 加上许多务农强劳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不少地方农户无力把畜禽粪运到田间, 撒入农田, 转而依赖化肥的使用, 从而促使畜禽粪尿处理不及时, 任意排放, 污染附近水体。据调查, 市郊畜禽粪的农田利用率为80% ~90%, 尿液及冲洗污水流失率达50%。各类畜禽粪尿每年流失的化学耗氧量为5.6万吨, 总氮1.04万吨, 总磷0.22万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