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严肃剧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严肃剧分类:【文化精萃】 又叫市民剧、感伤剧、泪剧。是现代话剧的祖宗。16 世纪以前,戏剧舞台主要由古典主义的悲剧和喜剧占领。悲剧和喜剧都有一套传统规则,如“三一律”等。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上升,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悲喜混杂剧,是一次改革。到17世纪末,英国又发展起一新剧种,就是感伤剧。它进一步打破古典剧的框子,用日常的语言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情调大半是感伤的,略带道德气味。所以,法国人又给它起个诨号:泪剧。它不象悲剧那样专写上层社会,也不象喜剧那样谑浪笑傲,目的在于宣扬资产阶级的道德品质,所以又叫严肃剧。 在启蒙运动初期,法国由于新古典主义的影响,一般理论家瞧不起泪剧。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对新事物比较敏感,他在《和多华尔的谈话》里,提倡创立适合时代要求的新剧种,总名为严肃剧种,其中分家庭悲剧和严肃喜剧。他提出,戏剧要宣扬德行,以现实社会为内容。而要戏剧产生道德效果,就必须从打动听众的情感入手。而打动情感,戏剧就要使观众信以为真,有身临其境的幻觉。这就要描写市民的、家庭的生活。狄德罗指出,悲剧写的是“具有个性的人物”,喜剧写的是“代表类型的人物”,而悲剧所写的则是“情境”。情境是由家庭关系,职业关系和友敌关系等等形成的。 狄德罗不但从理论上提倡严肃剧,而且还亲自写了两部戏:《私生子》和《一家之主》。他的理论和实践,在法国剧坛掀起了一个市民剧运动,并影响到德国。莱辛在德国也掀起了同样的运动,促进了西方剧艺进一步发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