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京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京官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一般称属于中央系统的、在京任职的官员为“京官”,以有别于地方官员及差遣出外之官。《北齐书?崔?传》载:“世门之胄,多处京官;而?二子拱、并为外任。”唐代自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以下在朝廷任官者称京官,其中常日朝参皇帝者称“常参官”;未常参者为“未常参官”。宋代以不能参预朝谒和职务较轻之官为京官,以常参预朝谒者为升朝官。宋代京官包括自诸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正字以上至大理寺丞、秘书省著作佐郎;元丰改制后,相应地改为承务郎以上至宣德郎为京官。 宋代京师低级官员的总称。唐京师官皆称京官,有常参官与未常参官之别。所谓常参官,即常参朝班;未常参官,即不常参朝班。宋常参官改称朝官,未常参官改称京官。北宋前期,文臣本官阶自将作监主簿以上至秘书郎共五阶为京官;元丰改制后,文臣本官易为新寄禄官,相应的承务郎以上至宣德郎五阶为京官。北宋前期京官五阶为:(1)将作监主簿、 校书郎、 秘书省正字(元丰改制易为承务郎, 从九品); (2)太常寺太祝、 奉礼郎(元丰改制易为承奉郎,正九品); (3)大理评事(元丰改制易为承事郎,正九品); (4)光禄寺丞、 卫尉寺丞、 将作监丞(元丰改制易为宣义郎, 从八品);(5)著作佐郎、 大理寺丞(元丰改制易为宣德郎, 从八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