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余音袅袅,强弩之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余音袅袅,强弩之末

分类:【传统文化】

元、明、清之建筑与雕塑的两重奏,亦奏出了符合它那个时代的音调。除了继续在佛寺佛塔以及道观上进行雕饰外,由于明清曾有一个中国宫殿建造的繁荣时期以及陵寝、民居与园林建筑等的复苏期,雕塑在建筑文化中施展其自身才华的领域,同样是广阔的。在元代,佛教建筑中的雕塑之作,充满了喇嘛教之风味,当时尼泊尔之著名雕塑家阿尼哥在华,擅长铸金画塑,据有关古籍所载,两京寺观之塑像,多出其手。华人刘元从阿尼哥学西天梵相,塑形造像,艺思精湛,世称绝艺。北京居庸关门洞之上有四天王像,动感强烈,另有各色雕塑,如人物、天神、飞天以及以龙、狮 (如北京故宫铜狮造型,图二) 草树为题材的作品,亦有精彩之处,然大都散失、亡佚、损蚀,其对建筑文化的参与、烘托作用,日渐削弱。明清之际,雕塑基本上是老的题材与风格,创造性渐衰而因承较多,题材与文化主题上集中于对封建王权的赞歌。在北京故宫这样富于典型意义与代表性的建筑空间形象中,龙像之繁富,可谓空前绝后。在屋脊、墙体、立柱、门窗、台阶、影壁以及铺地、华表上,几乎到处塑以龙像,成了龙之世界。北京之九龙壁(图三)、故宫太和殿之龙饰等等,令人强烈地感到,雕塑之风怎样吹遍宫殿。明、清之际随着佛教的衰落,佛寺塔中的雕塑也随之“降温”,出类拔萃之作已十分少见。晚清有雕塑之风潜人民间的趋势,如天津“泥人张”的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富于创造性。但总的来看,中国建筑文化中的雕塑因素,除了寺观之外,较之西方建筑空间中那般繁富的雕塑,是相对较弱的。尤其到了明、清,正如梁思成所言,“永乐(明)、乾隆(清),为明、清最有功于艺术之帝王,然于雕塑一道,或仿古而不得其道,或写实而不了解自然,四百年间,殆无足述也”(《梁思成文集》第三卷,第398页)。这虽然说得有点绝对,但大致上还是符合那个时代的真实情况的,是一个可参考的学术见解。

图二 北京故宫的铜狮造型,威武而狞悍

图三 北京九龙壁 (细部)

总之,建筑作为一种技术,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与艺术因素相结合,在这一点,古今中外皆然。但是,尽管中国建筑洋溢着乐感与音乐之美,却提不出如西方“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如此深刻的美学命题。在建筑与诗画关系上,中国建筑文化达到了很高的美学高度,其代表作是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中国建筑与雕塑的亲缘联系,由于材料多为土木,使建筑雕塑与整个建筑环境显得很协调,它不像西方的石材建筑雕塑那样坚实雄壮,其质感偏于阴柔。从数量上来看,西方石材建筑雕塑品在建筑环境中的存在,远较中国为多,并且多以宗教为题材,而中国建筑除了佛寺佛窟,一般建筑环境则很少雕塑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