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关中东府的院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关中东府的院落分类:【风俗文化】 在关中东府,有代表性的民居恐怕就要数合阳(今属陕西)的房屋了。合阳人一辈子省吃俭用,就为地盖几间房;如果闭眼时没有给儿孙留下几间房,就是做了鬼心里也不会安宁。你如果有兴趣的话,请到合阳农村转一圈吧,你保险也会像所有去过合阳的人一样翘起大拇指夸赞这里的“好盖造”。 合阳人讲究住“四合头院子”,占地面积虽然大小不一,但格局却相同。临巷的是门房,大门开在一侧。也有开中门的,但都在门房后檐下筑一个照壁,免得旁人从门前经过时一眼看到院子后头。如果没有门房,便盖一个小“门舍”,为大门遮风挡雨。你一定听人说过“关中十大怪”吧?“十大怪”里有一怪是“房子一边盖”。这种一边盖的房子在合阳叫“厦房”或“厦子”,两溜厦房相对排列。有时由于手头还不大宽展,只盖成一边厦房,但另一边的房屋位置却早已规划好了。如果院基窄小,只能盖一溜厦子,便称为“单而院子”。为了采光条件好,这种院子的厦房一般盖在西面或北面,民谚中“有钱难买西北房,冬天暖和夏天凉”的说法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东府民间习惯上把东西向的巷道称为“正巷”,分布在正巷里的院子是南北向的,自然要称为“正院子”了。南北向的巷道则称为“踅巷”,(踅,合阳方言,横的意思)这些巷道里的东西向院子便叫“踅院子”,如果踅院子的厦房都盖在一边,互相遮挡,要影响房子里的光线,特别是碰到非常窄的院落时,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有些邻居便和和气气地商量一番,背靠背合脊盖厦房,而且高度要一样。假若有一家故意比邻家高那么一点,就叫欺侮人,会受到左邻右舍的指责。离远看,合脊的厦房就像一家人,走到跟前仔细瞧才晓得是两家。 厦房再往上,又是一座大房,叫做“上房”,和门房一样都是两坡流水。有些富裕人家的院基特别长,盖上两溜厦子显得不大好看,风水上叫“腰软”,便要分成两截或三截,在每两截中间再盖一座大房。称为“腰房”;如果有两座“腰房”,就按位置分别叫“前腰房”和“后腰房”,每一截称为“一进”。这样的人家还常常给厦房带上穿廊,整整齐齐一行明柱,看起来十分壮观,但厦房内的光线却不大好。还有的家盖厦房时起架特别高,架上楼板,上面堆放杂物,这样一间房就可以顶两间房用了。还有更讲究的人家,在里檐设有悬廊,民间叫“明楼”,追求美观的因素较多,实用价值不很大。悬廊上饰有石榴、佛手等显示祥瑞的木雕悬柱,安装着各种图案的花格窗和木制门,一派富丽堂皇。到了现代,人们重视使用价值,尽量扩大实用面积,这种悬廊只有在保存下来的清代民居建筑中才可以见到了。 门房房脊的高度比厦房稍高,而上房则要高出许多,而且地基也高,一为雄伟壮观,二为排水方便。你如果有条件可以从空中俯视的话,便会发现由门房到上房呈一漫坡状。这种四合头院子的院基并非规整的长方形,而是前窄后宽,称为“收口院子”,民间风俗认为这样腹大口小,利于藏财,不然前大后小,像个簸箕,还不把一点家产都扇完了?这虽然只是人们的心理作用,但直到今天划新院基时,仍然很注重这一民俗,后面比前面要宽上那么几公分,满足群众的心理平衡。在农村还有一种长宽相等、呈正方形的院子,民间俗称“一颗印”,这种院子比较少见。 在上房的后头,是猪圈、厕所。这里我得提醒你,家庭里的厕所是专供妇女用的,农村俗称“后院”“茅子”。如果你到一个生地方做客,一时又找不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去方便,需要使用农村的厕所时,应当先问一下主人后院有人没有,走到厕所外面别忘了咳嗽一声。如果里面有人,就会也咳嗽一声,你听见咳嗽声就稍候一下,千万不要冒然闯入,以免出现大家都尴尬的局面。 厦房按需要用土坯隔开,或一间,或两间,或间半,用来住人、做灶房、堆放杂物,一般称“小房”。上房里供着祖先牌位,过红白喜事时摆席待客;如果没有上房,就改在门房内;如果门房暂时还没有盖好,就只好用小房来代替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