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分铸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铸法

分类:【传统文化】

铸造工艺的基本方法。即铸件各部分用铸接方法逐一铸造,或先铸器身再在其上合范浇注附件;或先铸附件,再在浇注器身时铸接为一体。此法起源于二里岗文化至小屯文化时期。小屯时期以前法为主;春秋时,后者成为主流。一般用于生产较大较复杂之铸件。河南温县出土商代青铜圆?(jiǎ假。似爵酒器)即用22块泥范二次铸接成型。春秋时有发展,曾侯乙墓出土编钟用分铸法铸成,造型精致、音律准确,铜鼓座上龙群亦由22件铸件、14件接头通过铸接和焊接相互联结,并与座体接合一体。隋、唐以后分铸法进一步发展,武则天时洛阳铸造高105尺之“天枢”,“冶铁象山为之趾,负以铜龙”,“趾山”周长170尺,高2丈(《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五代沧州铁狮高达5.3米,长6.8米,宽约3米,重约十万斤以上。北宋当阳铁塔高17.9米,13级,重10万6千多斤。北京明代大钟等世界闻名之巨大铸件,均采用多块泥范组合铸成。此用简单方法成功地解决复杂工艺问题,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才能。

分铸法是我国商周时期复杂青铜器铸制的一个重要创造。它是对某些复杂的铸件,或先铸好整器的附件,而在铸器身时将附件安放于范中,使其与器身铸接成一个整体;或是先铸器身,尔后再在其上分别铸接上附件。1939年出自殷墟西北岗武官村的司母戊大方鼎,通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是世界青铜文化史上迄今所发现的最重器物。经鉴定,空心鼎耳和大鼎体是分别铸造然后再铸接在一起的。即鼎体铸成后,在耳部安模、翻范、铸接鼎耳。举世闻名的四羊尊,1938年湖南宁乡月山铺转耳仓出土,造型奇特,纹饰复杂,分布在尊身四隅的四只羊头上各长一对卷曲的羊角,尊的四壁中央各有突出于器身之外的龙头,镂空扉边,如此精美的稀世珍品即使用现代精密铸造技术也是不容易做到的。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认为用泥型是无法铸成的,只能采用失蜡法。经研究检测,该器是用普通的分块泥范巧妙地分铸而成。将预先铸好的卷曲羊角嵌入羊头之中,然后铸接,龙头与龙身也有分铸形成的接口铸痕。其他如人面方鼎、莲鹤方壶等著名的商周青铜重器及商代兽面纹卣的活动附件等,也都是采用分铸法铸成的。在不使用失蜡法的情况下,采用简单的分铸法工艺出色地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是古代匠师们的一个杰出创造。

中国古代铸造比较大和复杂的青铜器的一种方法。所谓分铸法就是铸件的各部分用铸接的方法,逐一铸造,或者先铸器件,再在其上接铸附件,或者先铸附件再嵌到泥范中和器件铸接到一起。例如四羊尊上的羊角和龙头,一些提梁卣和大门铺首上的套环,都是用分铸法铸成的。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范铸技术,是一个杰出的创造。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