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发乎情,止乎礼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发乎情,止乎礼义分类:【传统文化】 语出《毛诗序》:“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这是儒家对诗歌创作和批评提出的要求,诗歌“抒情言志”,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怨愤,讽谏统治者,但不能超越礼的规范。西周中衰后的作品,被《毛诗序》称为“变风变雅”,多被称为“乱世之音”,它们“刺怨相寻”,对社会现实颇多不满和暴露。诗歌抒发这样的感情,是“民之性”,但又不失其正,做到孔子要求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欲,非礼勿言”的“礼义”标准,即“止乎礼义”。把感情纳入封建伦理道德的规范,使人的性情不越礼义的规范。把诗歌的言志抒情与封建主义的政治联系起来,要求诗歌的思想内容,符合统治阶级的道德礼义,这和“温柔敦厚”的诗教思想是一致的,它既反映了那时人们对诗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政治上也表达了统治阶级对诗歌的要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