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同龄树与落地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同龄树与落地林分类:【风俗文化】 生儿育女,对家庭来说是一大喜事,值得庆贺。在种种祝贺的习俗中,流传于浙江余杭的种植“同龄树”和丽水山区的造“落地林” 的乡风,可谓之淳风美俗。 每当生下一个孩子,余杭一带乡风就要在院头地角种植一棵枇杷树,称为种“同龄树”。此树种植后要加以精心培育管理,力求茁壮成长,认为如遇夭折或毁坏,预兆着孩子命运不吉。这样,这类同龄树都种一棵活一棵,棵棵枝繁叶茂,果实累累。这树既是得子的有意义的纪念,也能为家庭带来实惠的经济收入。由于此俗世代相传,使历朝盛产枇杷的余杭,枇杷繁衍更快,闻名于浙沪地区。解放初年种植的“同龄树”,如今孩子已年近四十,树高近屋檐,满枝硕果早已收取二三十年了。 贺生造林的习俗在丽水山区自古就有流传,当地叫造 “落地林”。“落地林”名称取得美,以树喻人,落地生根,根深叶茂。俗话说: “十八年树木成材,十八年后生成人。”待儿女男婚女嫁时还可用这片树木的木材制作妆奁器具呢,故生男孩所造的“落地林”又叫造“新郎林”。此俗《汉族民间经济风俗》中已有记述,在此不赘。 这种种“同龄树”、造“落地林”的生育风俗值得提倡和推广。《光明日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生了孩子,父母合栽的纪念树,可以称作‘同龄树’,取与孩子同龄树之义。在培育孩子的同时,也培育这棵小树,让小树伴随孩子一起成长。从小培养孩子爱护树木的感情。若干年后,树成材了,人也成才了,或者树已成材,人并未成才,去看看这棵树,也许会对人起到某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启示作用。” 种 “同龄树”、造“落地林”如果说给人一种新的启迪,那么“女儿酒”的习俗,可谓有趣,给人带来喜庆的浓醇。“女儿酒”是旧时绍兴姑娘出嫁时的嫁妆之一,它虽与婚俗有关,但这种酒是女儿出生时即酿就埋藏起来的,故也是女儿出生的一种纪念。类似酿制“女儿酒”的习俗,在四川沪州民间也盛行。当地在女儿小时,父母就给她酿一坛酒,待出嫁时用来待客,故称“女酒”。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