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喻意文化礼法的服饰典故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喻意文化礼法的服饰典故

分类:【风俗文化】

折笄(jī): 笄: 古代别住头发或帽子的簪子。折笄:打断发簪。语出《国语?晋语五》:春秋时,晋国范文子从朝廷归家天色已晚,其父武子问道:“为何退朝甚晚? ”文子答道:“有秦国来客在朝中以隐语说话,诸大夫未能及时应答,我知其三事而答辞。”武子怒曰:“诸大夫非不知也,以谦让于长者。汝为童子,而再三在朝廷逞能,我若不在晋国,尔将死亡无日。”遂用拐杖击文子,把他的发簪打断。后以“折笄”之典比喻严于训子。

衣带诏: 衣带中所藏的诏书。《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专横跋扈。汉献帝国丈车骑将军董承,受命衣带中密诏,当诛曹操。“董诚怀诏,经往玄德公馆中来。玄德曰:‘国舅深夜至此,必有事故。’ 玄德恐是曹操使他来试探,乃佯言曰:‘曹丞相治国,为何忧不太平? ’承变色而起曰:‘公乃汉朝皇叔,故剖肝沥胆以相告,今何诈也? ’ 玄德曰:‘恐国舅有诈,故相试耳。’ 于是董承取衣带诏令观之,玄德不胜悲愤,又将义状出示,上止有六位,便请玄德书名,玄德亦书‘右将军刘备’,付承收讫。”后以“衣带诏”之典比喻帝王密诏。

弓裘之业: 语本《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孔颖达疏:“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陶铸金铁,使之柔和,以补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裘袍,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甬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器也。”说明父兄冶铁使之柔和并补好破漏之器,子弟便能学其方法将兽皮片片相合而成袍裘; 父兄弯角成弓,子弟便能编柳条成簸箕。冶铁以补器同缝制兽皮成裘,都是将原料分解加工成新产品,有其相似之处。比喻能继承父兄之事业。

衣钵相传:佛教用语。衣:指僧尼穿的袈裟。钵:食器。语本《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佛教禅宗师徒间道法授受,常以衣钵为信,称为“衣钵相传”。后泛指师父传法于徒弟,以及思想、学术、技能方面的继承。

优孟衣冠: 事本《史记?滑稽列传》: 优孟,楚国的乐人。“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 ‘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优孟曰: ‘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 ‘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 ’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因歌曰: ‘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 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 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 於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优孟穿戴上孙叔敖的衣冠,模仿他的举止言谈,装扮成他的样子道出楚庄王的疏漏,使楚庄王表示歉意,召见孙叔敖的儿子,将寝丘四百户封给他,用来供奉孙叔敖的祭祀。后成为扮演他人以讽人之典。

施衿结缡(lí): 语本《诗经?豳风?东山》:“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汉毛亨传:“缡,妇人之纬也,母戒女施衿结?。”孔颖达疏:“衿,谓缨也。”衿:丝带。缡: 古女子出嫁时系在身上的带饰。《尔雅?释器》曰: “妇人之?,谓之缡。缡,

也。”古之婚礼,女子出嫁,母亲为女儿系好带饰。这种服饰礼仪有母亲训戒其女身系于人之意。后以“施衿结缡”借喻父母之戒。

举笏击蛇: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所持的手板。事本《宋史?孔道辅传》: 孔道辅,字原鲁,“道辅幼端重,举进士第,为宁州军事推官,数与州将争事。有蛇出天庆观真武殿中,一郡以为神,州将帅官属往奠拜之,欲上其事。道辅径前以笏击蛇,碎其首,观者初惊,后莫不叹服。”在其他官员都奉蛇为神明之时,孔道辅用手中的笏板将蛇打死,表明他为人正直,不受妖言的蛊惑,深得人们佩服。后以“举笏击蛇”比喻胆识过人,为人所不敢为,或敢于破除迷信之典。

裂冠毁冕: 冠: 最初为贵族男子固定发髻的头饰,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冕: 古代帝王、卿大夫等所戴的礼帽。语出 《左传?昭公九年》: “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晋梁丙、张?(tì)率阴戎伐颍。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 “……我与伯父 (晋惠公)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古人注重冠,认为它是象征地位和尊严的根本。周天子谓晋如果夺取阎地的土田,就如同毁裂冠冕,等于毁弃根本。冠冕也象征着卿大夫的身份地位,象征着天子赋予的权利。“裂冠毁冕”比喻诸侯背弃礼法,用作犯上作乱的代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