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方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四方馆分类:【传统文化】 官署名。隋炀帝初置四方馆于建国门外,以待四方使者,为鸿胪寺下属机构。量事繁简,临时省益。内有东夷使者、南蛮使者、西戎使者、北方使者各1人,掌其方国及互市事。唐代沿置,然隶中书省,以通事舍人主之。宋代承旧制置四方馆,但职掌与前代多不同。元代有会同馆,明代有四夷馆,清代有会同四译馆,职掌与隋代相同。 隋以后历代所置的掌管接待各少数民族往来事务的机构。隋炀帝时始置,隶鸿胪寺。《隋书?百官志下》:“初炀帝置旧方馆于建国门外,以待四方使者,后罢之,有事则置,名隶鸿胪寺,量事繁简,临时损益。”对东、西、南、北四方少数民族各设置使者1人,东方叫东夷使者,南方叫南蛮使者,西方叫西戎使者,北方叫北狄使者,主管各少数民族相互往来及贸易等事务。属官有典护录事,主管纲纪;叙职,掌其贵贱立功合叙者;叙仪,掌管礼仪之大小次序;监府,掌管贡献财货;监置,掌管安置驼马船车,并纠察非违,互市监、副,掌管互市之事。唐沿置,隶属中书省,以通事舍人主管,掌管通奏、引纳、辞见、承旨宣劳等,全部选用善于辞令的人担任此官。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设置四方馆使,掌管进章表,接受文武官员朝见辞谢、国忌赐香及诸路于元旦、冬至等吉日庆贺起居的章表,遇郊祀大朝会,则排定参加者的位次,并且掌管护葬、赙赠、朝拜等事务。因宋以官寄禄,号为正官,无皇帝别敕不治本司事,所以四方馆使没有实职,仅作为武臣迁转之阶,另用知四方馆事等掌管本馆事务。南宋时,四方馆归东上轼门,则以知轼门事为总管。明朝设提督四夷馆,清朝设有提督会同四译馆,职掌与隋、唐四方馆略同。清末废置。 官署名。隋炀帝始置,掌接待四方使者,隶鸿胪寺。每方各有署,置使者。东方称东夷使者,南方称南夷使者,西方称西戎使者,北方称北狄使者,各1人,掌其方国及互市事。唐沿置,属中书省,以通事舍人主之,凡四方进表、纳贡,皆受而进之。宋亦置,但职掌与隋唐不同。《宋史?职官志六》:“四方馆使,二人。掌进章表,凡文武官朝见辞谢、国忌赐香,及诸道元日、冬至、朔旦庆贺起居章表,皆受而进之;郊祀大朝会,则定外国使命及致仕、未升朝官父老陪位之版,进士、道释亦如之。掌凡护葬、赙赠、朝拜之事。客省、四方馆,建炎初并归东上轼门,皆知轼总之。”辽朝设使领之。金朝亦置,掌诸路驿舍驿马及陈设器皿等事,设使领之。 官署名。在朝堂门外。掌通事舍人轮番供奉宣赞者之名籍;凡文武官朝见辞谢、国忌赐香,及各地月旦、元日、冬至庆贺起居之章表,皆负责接受传进;郊祀及大朝会,掌排定外国使节、致仕官、进士、进奉使、京官、道释、父老陪位名册;又掌护葬、赙赠、朝拜之事。宋初,以检校官判四方馆。淳化四年(993)改置四方馆使,为叙迁之阶,另以知四方馆事主管本馆事务。南宋初并归东上轼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