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司农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司农

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汉代置。秦时置治粟内史,掌钱谷,有两丞。汉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年)改称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名为大司农,为九卿之一。凡国家财政收支、军国用度,诸如田租口赋、盐铁专卖、均输漕运、沽榷平准、货币管理等,均归其管理。主要属官有治粟都尉和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等令丞。西汉末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更改官制,将大司农改为羲和,又叫纳言。北齐将大司农改为司农寺卿。唐时一度改司农为司稼,不久又复旧称,但只掌仓廪之事,其职掌多转归尚书省诸曹。金元时改为大司农司,掌农桑、水利、学校、救荒等事。也曾改名为务农司或司农寺。明初设司农司,不久废除,其职掌并入户部。又,清时将大司农作为户部尚书的别称,简称大农。

官名。秦及汉初有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汉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年)更名大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为大司农,为九卿之一。国家财政收支及租税钱谷盐铁等皆由其掌握,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北齐改称司农寺卿,唐一度改称司稼,金元置大司农司,掌农桑水利之事。明初沿置,后废。清以大司农为户部尚书之别称。

官名。秦置治粟内史,掌谷货。汉景帝后元年 (前143) 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 (前104) 始更名大司农。“掌诸钱谷金帛诸货币” ( 《汉书?百官公卿表》),凡国家的财政收入与支出,如:田赋、口算、货币、盐铁专卖、沽榷、均输、平准、漕运及军国的支出,皆归其管辖。大司农设丞2人,秩一千石。其主要属官有大司农部丞、太仓令、均输令、平准令、籍田令、常平仓官、榷沽官、稻田使者及郡国盐铁官、郡国使者等。王莽改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东汉复置大司农,其属官仅有太仓、 平准、 官三令丞, 余被省减, 或改隶于郡县。自魏晋南北朝设司农寺,长官为司农寺卿。其职掌多转归尚书省诸曹,仅掌仓廪之事。隋、唐、宋、元沿置,为承户部之政令而掌仓储出纳和京官禄给之事的事务机关 明初设司农司,不久废,并入户部。后世文人常以大司农代称户部尚书。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