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师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①军队统帅兼执政大臣。相传殷纣王时箕子曾任此官。西周太师之职为辅弼周王,武王时姜太公、成王时周公均居此职。春秋时晋、楚等国沿置,战国后废。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复置,位于太傅之上,太保则又次之。献帝初董卓为太师,董氏被诛,此官废。曹魏不置。晋代避司马师讳,改太师为太宰。其后历代仍称太师,多以此为最高荣典,示恩宠而无实职。唐代本无实任太师者,而末期藩镇纷纷加官,加至无可再加则称太师。宋代为宰相、亲王之加官,并仅加给最尊贵大臣。明、清两代相沿。参见“三公”、“三师”。②指太子太师,为辅导太子之官。详“三师”。 官名。①古代三公之一。西周设置,为三公之首。《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传》谓师,天子所师法。为国君辅弼,位极尊。秦废。西汉平帝元始元年(1年)复置。三国魏不置。晋复置,因避景帝司马师讳,改称“太宰”。其后历代皆称太师,但多为加官,仅示荣宠而无实职。参见“三公”条。②指太子太师,为三师之一。晋始设置,辅导太子为其职。历代沿设。至明清多以朝臣兼任,遂成虚衔。详见“三师”条。 官名。①西周始置,为百官之首,地位颇高。武王时,姜尚曾为 “师”,号称“师尚父”,在灭商及巩固西周王朝政权中,“师尚夫谋居多”(《史记?齐太公世家》),以至武王 “封功臣谋士,而师尚夫为首封” ( 《史记?周本纪》),成为东方大国齐国的始祖。成王时,周公为师,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并奉成王命,兴师东征。周公的儿子伯禽,亦曾做过周王的师,管理 “三事大夫” 和四方诸侯,并统领王廷百官。春秋时,晋、楚等国沿置,为辅弼国君之官。秦废。汉复置,位在太傅之上。历代相沿,明、清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②指太子太师。为辅导太子之官。西晋设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太子少师、少傅、少保,称为三师、三少。北朝的魏齐沿置,隋以后历代不改。明、清以朝臣兼任,三师三少成为虚衔。③商、周掌管音乐的乐官亦称“太师”。商纣王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史记?殷本纪》)商将亡时,太师抱着祭祀用的乐器投奔周族。 官名,又作大师。①周代设置,为天子辅弼之官,历代多有沿置。汉以后,往往成为大官加衔之用。②后代亦有作为太子辅导之官而设置。③《周礼?春官》之属,古代乐官之长。春秋时鲁国设置。《论语?八佾》:“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缴如也,以成’。”杨伯峻注:“大音泰,乐官之长。”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