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学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学校

分类:【传统文化】

实施教育教学的专门机构。孟子曾对古代各类学校有过一个解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者三代共之。”(《孟子?滕文公上》)《礼记?学记》中讲:“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可见学与校都是古代教与学的机构,不同称谓,既有细微差别,又有时代的原因。现统称为学校。在现代汉语中学与校在单独使用或与其它字组词时均有学校的含义,如小学、中学、民校、夜校等。

1913年,民国政府废止读经,推行国民教育,改学堂为学校。1914年,仡佬族韩璞斋、韩荣廷、韩书廷在正安州大路槽建“三房学校会”,置田数亩,兴办学校,其三房子孙,有矢志办学者也酌资补助。1924年,仡佬族雷海凡等人在(今道真县)塘村坝办了桥塘小学校。1933年,由仡佬族人韩昭翔、雷宗升在淞江创办女子学校(今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共有女学生30余人。该校于1941年并入淞江小学。1940年,务川县设立初级中学1所。1945年,道真县设立初级中学1所。到1949年,全县共有中心学校7所,保国民学校27所,学生3 079人,初级中学在校学生185人。

教育处所,古称“学宫”、“学堂”,辛亥革命后改称学校。旧时河南村落大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校。一些大一点的村落,只有私塾,这是宗族、家庭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育处所。开设义塾进行免费教育的村落,一般是富裕村落或有一定公益收入的大型村落。义塾的开支,则由村中祠堂、庙宇地租等公益金或私人的集资、私人的捐款资助。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