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察拉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察拉克分类:【地域文化】 清代维吾尔社会使用的一种衡具,或使用广泛的基本计量单位。又作辄勒克,为qarak之音译,原义为“四分之一”。后汉译作“秤子”。 作为衡具察拉克,广泛流行于民间,形制为一种简易天平,以铁石砖土充当砝码。也有说察拉克还是一种量具,木制方形,底小口大,两端装有把手,常以小麦重量为折算标准。 按秤量对象来说,大致有两类察拉克:①用于秤量生丝、香料、茶叶等物品,1察拉克相当于2.7公斤左右。②用于秤量粮食,俗称“粮食秤”,也叫“四秤”,1察拉克相当于官秤12斤,即7.4公斤左右;19世纪60年代随阿古柏入侵从中亚流传的另一种秤量粮食的察拉克,叫做“五秤”,据推算相当于9.5公斤。官定察拉克折官秤10斤,约折公制6公斤,但仅用于南疆各地征收粮赋的计算单位,民间市易所有计量标准仍沿旧习。官定察拉克原定9察拉克为1噶尔布尔,6噶尔布尔为1巴特满 * ;后改为8察拉克为1噶尔布尔,8噶尔布尔为1巴特满,成为规范的8进位制系统。民间秤量粮谷计量往往极不规范,少者用“回帽”量,多者以“他噶尔”计,他噶尔为tagar之音译,义为口袋,据本世纪初调查材料,1他噶尔等于10秤,即96公斤。 此外,民间还有用察拉克作量布的计量单位,相当于内地的?,即张开姆指与中指两端的距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